冀中平原有两个因地域形成的非官方建置的四十八村区划,均为沿河村庄聚落。一是滹沱河沿岸献县四十八村,再有就是文安赵王河(大清河干支)沿岸的千里堤四十八村。文安古八景之“万柳金堤”
千里堤四十八村西起任丘县的大苟各庄村,东至今文安县的史各庄镇,延绵坐落共四十八个自然村庄,历史上,四十八村除了其中的大苟各庄属任丘县外,其余都隶属于雄县管辖。年文安县与新镇县合并的文新县改为四联县时,将雄县所辖的今史各庄至兴隆宫一线的村庄划属四联县管辖。年恢复文新县建置后,此一线村庄为其所辖的八区。年文新县分治为文安县和新镇县,此一线的原四十七村(无大苟各庄),划属文安县管辖至今,始终是文安县的兴隆宫,史各庄两乡镇的所辖村庄。畿辅通志舆图()截图
原四十八村共分为四个井(区域单位)。在上世纪40年代后陆续有村庄自然合并,年后,文安县抗日民主政府为开辟根据地,建立抗日政权的需要,又调整合并一些村庄,以后经过部分村庄更名,分合以后,原四十八村一线文安县境内的四十七个自然村,目前合并为35个。
原井区划分与村庄合并后现状:第一井,龙华井七村:大龙华,南庄子,白庄(此三村合为大龙华)、沙窝、店子村、温庄、小龙华。第二井,上村井十八村:大王庄、李庄、杨庄、大何村(此四村合为四合村)、付家村、张家店、小王村(此三村合为付王店)、南兴隆、北义和、果子园、南任庄、娘娘宫(此五村合为兴隆宫)、陈家村、宗家左、北任庄(此三村合为河北庄)、张家村、贾家村、宋家牌(此三村解放初期合为三合庄,后恢复原村名至今)。第三井,下村(夏村)井八村:小何村、朱家村(合并为朱合村)、马庄子、庄子街(合并为回回营)、北斗村、夏村、大郭庄、小郭庄。第四井,史各庄井十四村:史各庄(又称史东疃)、横上、黑牛口(此二村现无,不知归处),河南(现称史南疃)、桥西(现称史西疃)、郑庄子、鱼鳞口(此二村合为二合庄)、河头(此村现无)、韩各庄、秦各庄、张各庄、王村、口上、杨庄子。
以上四井四十七村庄连同任丘县大苟各庄,联合组成四十八村联庄会,旨在保护堤防,抵御匪患。由于受地理位置与历史时期环境影响,联庄会也不免带有一些封建地方保护意识。四十八村所在位置,处于白洋淀宣泄口与任丘县小白河下游泛区,每有洪沥,掘开淀堤,洪水便倾泻而下,对四十八村所临千里堤防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联庄会与其上游的小白河和白洋淀周边村庄因泄洪与堵口的矛盾,时有发生。由于长期为维护堤防,抵御匪患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和精力,使四十八村的人练就了勤劳彪悍的民风,俗称“堤垄人”。年“七七”事变后撤逃的国民党军散兵游勇,一路上侵扰村庄行为多有发生。每到四十八村一带,联庄会便有组织的进行防御,并从中缴获了部分枪支武器,使武装实力得到加强。
年9月27日(农历八月十九日)夜,日军从保定开往天津的86只包运船沿赵王河行至娘娘宫村北段时,负责押运的日军小林中队和汉奸,企图到村里找抢掠财物(俗称“打洋捞儿”)。几个汉奸刚上岸,正碰上兴隆宫村联庄会巡夜的王大海。他一看这帮家伙不是好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甩枪朝着敌人开了火,利用敌人忙乱之际,扭身回头就跑,关上了联庄会大门。敌人不但没捞到“油水”,反被打伤1人。敌人恼羞成怒,立即将村北面半圆形包围,开枪射击,激烈的枪声划破夜空,惊动了全村的联庄会员。王大海和他家的长工王云光、三班(联庄会编制)的王家禄、二班的王家奇、七班的王大善、九班的王维曾等联庄会员,迅速上房抗击。骄横野蛮的日本侵略军,哪里把这些土老百姓放在眼里,小林指挥官拔出战刀直接督战指挥,架起3挺机枪,向房上扫射,企图把村庄扫平。哪知道房上的联庄会员毫不畏惧,沉着应战,英勇抗击。弹无虚发的王大善利用高房垛口藏身和居高临下的地势,冷静的搜索目标,机枪嘎嘎嘎地吐着火舌,王大善一枪射去,机枪顿时哑了一挺。敌人虽然火力猛,但地势不利,这样相持了一夜,敌人没能前进一步。
第二天早晨,大龙华、温庄等5个村庄的联庄会,接到兴隆宫任国安送去的通知,由大龙华村高虎臣、温庄的杨庚申等带领多名联庄会员和群众,有的拿着枪、有的拿着大刀长矛,还有的扛着铡刀,分3路冲杀过来,他们敲锣打鼓,喊杀声震天,顺千里堤压了过来。日本侵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队伍吓破了胆,慌忙撤退上船逃走。有的敌人来不及上船,就顺着千里堤往东逃窜。敌人的指挥船刚驶出不远,又遭到付王店联庄会员的阻击。会员王子新一枪把日军指挥船舵手击毙,船立即失去平衡打转。与此同时,日军指挥官被乱枪击毙,死尸栽倒在河里。指挥官一死,敌人乱了阵脚,仓皇逃命。没来得及上船的敌人,顺着千里堤逃窜,后边群众追杀,前边群众堵截,敌人预感末日来临,垂死挣扎,利用堤防大树作掩护继续抵抗。从兴隆宫追来的王云祥绕到这些日本兵背后,一铡刀将一个日本兵劈死,其他敌人吓得弃枪逃命,又被三合庄等村群众消灭大部分。
李庆祥画像(摘自文安文史资料第五辑)
从船上往东逃走的敌人又遭到夏村联庄会和群众的截击。在激烈的战斗中,夏村联庄会员王绍如和一名群众被日寇打死,更加激起民愤。在当年曾领导义和团杀死过法国鬼子的李庆祥带领下,全村男女老少胸怀复仇烈火,一齐参战。他们有枪的拿枪,没有枪的拿长矛、铡刀。青年王玉章从靳柏林手中夺过一支枪一连打死3个日本兵,为其父王绍如报了仇。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老百姓的围追堵截中,“武士道精神”丧失贻尽、仓皇奔逃。但也有个别敌人孤注一掷,负隅顽抗,在夏村堤坡上一个草垛旁,有3个日本兵藏在那里,不停地射击,使联庄会员和群众无法靠近。李庆祥一看草垛有了主意,决定用火攻,于是他派几个联庄会员从正面向敌人猛烈射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同时派人绕到草垛另一面点燃,不多时,这3个日本兵被烧的窜了出来,死于联会员和群众的刀枪棍棒之下。
孙毅将军为李庆祥题词
逃到王村一带的日本兵和汉奸,为了营救夏村被围困的日军,下船向西跑步增援,又被大郭庄联庄会员和群众包围,锣鼓声、喊杀声、枪声响成一片,敌人完全陷入联庄会员和群众团团包围之中。大个子李文江猛扑过去把日本兵的枪夺过来;杀猪能手赵瑞祥手持宰猪刀把日本兵捅死,并大卸八块,挂于树杈,枭首示众。夏村、大郭庄的截击战,从上午打到傍晚。所有从这一路逃走和增援的日军及汉奸无一漏网,全部被歼灭。这场战斗打了一天一夜,共消灭敌人余人,其中日本兵80多人,汉奸30多人。缴获机枪4挺,步枪百余支。恼羞成怒的日本侵略军不久从天津等地用火轮运调大批兵力,惨绝人寰的烧杀四十八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火烧四十八村”事件,给本地人民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这更加激起了四十八村人民的抗日怒火,在以后艰苦的抗战岁月里,有大批的村民或参军或参加地方武装,英勇的抗击侵略者,谱写了悲壮的抗日史话。
我是周天,我是不靠谱的周同学。曾经的四十八村(廊坊境内应为四十七村)如今大多成了国道上的一颗颗明珠。但历史不会忘记,当面对日寇入侵之时,大清河畔四十八村的人民义无反顾奋起反抗,打响了文安人民抗日的第一枪。来源:廊里坊间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