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4月7日,代市长王立彤在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四年,是邯郸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四年。全市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邯郸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五大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富强邯郸、美丽邯郸的战略目标,开拓创新,拼搏奋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三五”规划开局良好,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全力稳定经济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认真落实中央、省各项稳增长政策,坚持“稳中快进”工作总基调,有效应对下行压力,精准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性措施,持续增加有效投资,扩大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发展迎来由慢到快的重要拐点。特别是连续开展10轮项目建设“三集中”活动,集中签约项目个,集中开工项目个,武安新能源产业园、五粮液北方灌装基地、中材风电叶片、中船重工汉光光电产业园、华耀城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顺利实施,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亿元,四年年均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亿元,年均可比增长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亿元,年均增长5.7%;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年均增长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亿元,年均增长11.5%。
(二)持续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年的12.7:53.6:33.7,调整优化为12.5:47.2:40.3。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累计压减炼铁产能万吨、炼钢产能万吨、煤炭产能万吨、焦炭产能万吨、水泥产能万吨。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16.6%和14.5%,比年提高8.2个和8.6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下降10.7个百分点,荣获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家,四年净增家。服务业全面升级,商贸物流、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市区南部现代商贸物流隆起带初具规模,娲皇宫、广府古城被评为5A级景区,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37%。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总产稳定在亿斤以上,建成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12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3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75家、居全省第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67%、比年提高4.7个百分点。
(三)积极推动协同发展,开放水平日益提高。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加大对接央企力度,累计与新兴际华、中国建材等央企签订个项目合作协议。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打造重点承接平台,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冀南新区荣获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冀津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获批成立,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达20家,建成曲周自行车、广平家具、邱县休闲食品等一批京津产业转移基地。致力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成立了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教育、医疗、交通、旅游等多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取得积极成效。对外开放不断拓展,白俄罗斯戈梅利、德国优布劳、珠海银隆、深圳华强、星星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邯郸。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文安马来西亚钢厂项目签约。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36.5亿美元,出口总值累计完成.2亿元。
(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下放项行政审批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整合建立了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组建了市行政审批局,行政审批规范化、标准化经验在全省推广。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市级机关内设机构改革、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整合等改革任务全部完成。财税金融改革不断深化,“营改增”全面推开,国地税实行联合办税,挂牌上市企业家,驻邯商业银行18家,邯郸银行保定分行建成开业。年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3亿元,比年末增长70%。家国有企业实施改制破产重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面积完成95%。实施市民网、市民车、市民卡“三大市民工程”,推出小学“弹性离校”、“借道左转”、公益直饮水等措施,便民利民改革深受群众好评。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家,院士工作站20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29家,中国驰名商标25件。全市市场主体54.3万户,增速连续三年全省第一。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6亿元,年均增长8%。
(五)坚持不懈治理污染,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力打好大气治理攻坚战,减煤、治企、控车、降尘、增绿“多管齐下”,取缔“三小”及重污染小企业家、实心粘土砖瓦窑座,拆除烟囱根,淘汰改造燃煤锅炉台,完成48台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关停整治露天矿山53座,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33.3万辆,对京港澳高速公路穿城段、环城路过境货车实行限行分流,完成中心城区15.77万户“煤改气”、25.5万户焦炉煤气置换天然气,4家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取得实质性进展。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年下降19.8%,煤炭消费量比年削减.3万吨,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平均浓度分别比年下降35.2%和40.6%,荣获省“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先进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整体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程实现压采能力4.8亿立方米,滏阳河、沁河、洺河退污还清加快实施,东武仕水库网箱养鱼全部取缔,累计造林绿化.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9.2%,比年提高6个百分点,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承载能力大幅跃升。邯黄铁路、邯长邯济铁路扩能改造竣工通车,铁路年集疏运能力由1.09亿吨提高到6.1亿吨。邯大高速、京港澳高速邯郸段改扩建、绕城高速东南环建成通车,太行山高速开工建设,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机场二期扩建竣工,开通10条航线,民航吞吐量达46.3万人次,是年的2.7倍。邯郸国际陆港建成运营,邯郸海关挂牌开关。水利、能源设施不断完善,南水北调中线邯郸段建成通水,20个配套水厂全部投用,引黄入冀补淀工程邯郸段具备通水条件,基本实现县县通天然气。
(七)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面貌显著改观。城镇规划体系日臻完善,城市布局更加优化。东区“八纵八横”路网初步形成,河北工程大学迁建、中央商务区、科技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重大工程开工在建,客运枢纽一期、东区水厂等公共服务设施竣工。老城区新建改建道路条次、小街巷条次,改造城中村和旧城区片94个,滏阳河主城区段游船通航,串城街北段改造主体完工,供水供热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市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主城区公共区域实现WiFi全覆盖,连续五届入围“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建成6个国家级、8个省级园林县城,大名县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创建省级美丽乡村个,馆陶县寿东村、邯山区小堤村荣获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3.53%,比年提高7个百分点。
(八)致力保障改善民生,社会发展和谐稳定。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累计达.4亿元,办成件民生实事。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元和元,年均增长8.9%和10.2%。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60.4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城镇新增就业50.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社保体系日益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整合、基本养老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12年上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比年提高32.1%和46.5%,农村互助幸福院、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82%和65%。保障性安居工程竣工9.39万套,改造农村危房3.36万户。解决了.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条件不断提高,17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建成农村标准化学校所,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成功举办中原民间艺术节、中国吹歌节等品牌文化活动,推出了电视剧《太行山上》等一批精品力作,与央视合作成功举办《中国成语大会》总决赛,《邯郸市志》出版发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公共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覆盖城乡,“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实施,我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了“三网合一”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畅通邯郸建设,建立医患纠纷化解新模式,刑事立案总量比年下降57.4%,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
年,面对历史罕见的“7·19”特大洪灾,第一时间全力开展抗洪抢险救灾,转移安置群众17万余人,9天抢通路电讯,灾后重建取得阶段性胜利。面对艰巨繁重的化解过剩产能任务,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妥善安置分流职工,创造性建立了全国首个钢铁产能交易互助平台,经验得到推广。面对社会湖南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