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文安县,有一位居民娶了一个媳妇儿,长得很漂亮,但对于婆婆,却是蛮横不讲理。每次丈夫回家,一定哭诉婆婆欺负凌虐她,或是虐待她,那丈夫总是保持沉默。结果,有一天晚上,丈夫就拿出一把利刃,拿一把刀给太太看。太太说,这要干什麽?丈夫说,你向我诉说婆婆虐待你,我们一同前去把她杀掉,好不好?太太说,很好,希望如此,就说很好。丈夫说,我看,你好好地侍奉婆婆一个月,让我们左邻右舍的邻居都知道,你是勤于侍奉婆婆的,但婆婆却是无理的虐待你,然后再暗中把她杀掉。意思就是,这样你就不会背不孝的罪名了。他教他太太先去假装很孝顺的样子,这就是我们讲的借假修真了。
太太就依丈夫所说的话,和颜悦色了,轻声细语了,改变态度了,早晚都很有礼貌的侍奉婆婆了。将近一个月的时候到了,丈夫又拿出刀刃在灯下玩弄,然后问他太太:现在婆婆对待你如何?太太说,和以前不一样了。又过了一个月了,丈夫再敲击刀刃问太太:现在婆婆带你如何?她高兴的说,婆婆现在跟我相处得非常好,以前所说的事情千万不要做,千万不能杀婆婆。丈夫慢慢地握著刀刃,很生气的看著太太说,你看过世间有杀太太的人?太太说,有。丈夫说,那你有看过儿子杀母亲的人吗?太太说,没听说过。
丈夫说:人生是以能尽孝养之道,为最重大的事情。父母给我们的恩情,纵使是杀身也难以报答。到长大要娶媳妇儿,正是为了要奉养翁姑,传宗接代。我每次观看你不能孝顺我的母亲,反而要让我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我这把刀,实在讲,是想要杀你,以让我母亲感到快慰。但是做为丈夫的我,念在夫妻之情,我姑且宽贷你两个月,让你有机会,去改过,去尽孝道,博取我母亲的欢心,克尽为人媳妇的孝道,让你去体会我母亲对你的心意,使你知道错不在我母亲,而让你在被我杀之后,可以死能瞑目。太太被吓得发抖,哭泣著跪拜,说:希望先生饶恕我,不要让我死,我从此以后当终生孝顺婆婆,不敢稍有懈怠。从此以后,婆媳之间和睦相处,声名传播乡里之间,福报现前了。
这是什麽意思?这一段告诉我们,老法师说:孝敬就是性德,能孝能敬就是福报。由此可知,文安县的这位百姓,虽然只不过是一位平凡的农民而已,然而善于调适化解忤逆悍妻,使她转恶为善,纵使是读过书有学问的人,也未必能做到这样。俗话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又说,天下无不可感化的父母,这话实在是很真实又美好。
这一段故事非常有教育意义,这位文安县的农民,擅于用善巧方便,懂得用孝道教育去启发她的性德,启发他太太的性德,她的天性,这叫孝道教育。所以我们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点都没有错,这就是一个教育,实际上是让她去做两个月孝顺的媳妇,试着去做,看看行不行,果然感应不一样,这就是老法师的:「至诚感通」。
我们知道孝养裡面最重要是顺,所以孔子才说,孝顺,和颜悦色难。刚才这裡面讲,这个媳妇『怡颜柔语』,和颜悦色了,柔声细语了。所以最重要是顺,顺很难,顺境顺很容易,逆境就不好顺了。你喜欢,顺很容易,你不喜欢,顺就很困难。所以孝顺是性德,它道理在这个地方,因为我们的自性是超越善恶的。所以老法师说,这个顺很难,太难了。《弟子规》讲:[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如果父母所作所为,不合情不合理,我们怎麽顺?是不是要顺?在中国古代,尧、舜、禹、汤,舜王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这个道理太深太深,现代的人没有办法去瞭解。为什麽舜做得到?所以你看舜,到现在大家还在怀念他的德行。你看舜王的父亲,瞽叟怎麽样害舜呢,让舜爬到屋顶去,他在下面放火烧房子。舜王的后母跟他的弟弟,怎麽样害舜。舜他自己的母亲过世了,后母讨厌他,后母生了一个儿子,生了一个女儿,总想把他除掉。舜自己也晓得,舜他自己也知道,但是他没有觉得他的父母有过失,他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为什麽让父母嫌弃自己?邻居都打抱不平,他去跟邻居说,你们这种行为态度对待我的父母是错误的,你们不应该这样做法。我的父母没有过失,过失是在我。完全能够反省过来,天天反省,天天改过,三年就把他的父亲、后母,一家人统统感化了。
所谓真诚心,中国古人所讲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刚才这个故事,文安县这个农妇,就是暂时假装很精诚,结果没想到改变了,改变她的命运了,也救了她自己的生命,本来她丈夫是要杀她。所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顽石都可以感化,那人怎麽不能感化?不能感化是你没有做到,你的真诚心做得不够,所以没有感化到对方。舜做了三年之后,全家被感化了,邻里乡党都被感化了。当时的国王是尧王,尧王听说有这麽一位贤人,召见他以后,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他了,把王位让给他,这是行孝、尽孝的好榜样。黄警官讲,所以我常说做儿女的,只要能孝顺父母,一定有福报,这个我已经看过很多案例了。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很不可思议的感应,但是不孝的下场都很惨烈。
往期精彩回顾丐妇效孝
勇渡孝子
不孝子身患絕症
纯孝感动猛虎
孝心感动强盗
孝媳守护病姑得免火灾
潘综以死救父免于匪祸
孙瑾孝感天晴
徐积侍母寸步不离
吴二事母尽孝免于雷击
鬼全孝悌
修德消灾
善延子寿
知恩报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