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著名作家冯秉顼美篇集锦不能忘却的

  不能忘却的记忆冯秉顼年9月3日,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我们一行4人来到了神秘多彩、富有诗意的大柳河镇常久村,采访了95岁的老党员,抗战时期的老堡垒户巩秀玲大娘。巩大娘深情回忆了抗战年代他们一家人多次掩护共产党人躲避日伪军的搜捕,出生入死,站岗放哨、运输物资、传递情报并秘密入党的情景,讲述了抗日军民打鬼子、除汉奷的悲壮故事,大娘眼中时不时闪现着激动的泪花。在走访过程当中,一个个鲜活的身影,让我们更加深了对老区人民的认识;一段段生动的讲述,把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拉近。常久村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文新县的抗日武装经常在这一带活动。巩秀玲家当年是文新县委的办公地点之一。她年生于巩寇侯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7岁嫁给了常久村的刘焕庆。年抗战全面爆发。年,中共文安县委和县工、农、妇、青各抗日救国会纷纷成立。年,刚刚新婚不久的巩秀玲和丈夫刘焕庆双双参加了抗日组织,走上了抗日革命道路,同年巩秀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巩秀玲两口子参加工作后,开始主要是破坏敌人的公路、电话线,为抗日人员站岗放哨,传递情报。后来为抗日人员提供落脚点,通风领路,送水供饭,隐藏保护,成为抗日人员名副其实的“堡垒户”。杨进修、李林朴、杨连甲、杨连辉、杨连河、张士忠等区、县领导经常在这里住宿、开会。每当这些同志来她家时,她都拿出最好的食物,让出最好的住房,动员全家站岗放哨,担任送信、领路等任务。年夏的一天傍晚,一股日伪军从文安洼的水路路过,杨进修带领9名战士,由巩秀玲引路,尾随敌人,趁他们在高垄上休息时,发动突然袭击,打死打伤6名日伪军。等敌人组织反扑时,巩秀玲已经领着他们转移,并趁着月色潜回常久村隐蔽起来。在艰苦恶劣的战争年代,巩秀玲和文新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建立起亲密的鱼水关系。不知有多少抗日英雄得到过她的无私帮助和掩护,不知有多少建国后身居要职的党政军干部睡过她家的土炕,也不知有多少地下工作者在她家养过伤,受到过她一家人的保护。当年杨进修、杨连甲等同志住在巩秀玲家长达一年多,他们重情重义,虽然解放后成了高官,但一直与巩秀玲家保持联系,常问有啥困难没有。杨进修后来当了廊坊地区行署专员,经常来村里看望巩大娘。一次他拉着大娘的手促膝谈心,非要把她的二儿子刘喜民带走安排个工作,吃商品粮。但却被大娘老俩婉言谢绝了。他老人家说:“当年保护八路是应该的,不给上边找麻烦。”她二儿子至今还是村里的庄稼人。老人的高风亮节,让在场的人无不感动。人们体会到的不仅是她的淳朴善良,更多的是对那个时代的尊重与感动。杨进修老人去世后,在文安工作的儿子还常去看望,关系处理得可好了。在那残酷悲壮的岁月,在那苦难沉重的时代,抗日先烈多少次出生入死,用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常久村附近的大柳河、里东庄都有日本的岗楼。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抗日战士们白天藏在大洼中,在坟窝子、破砖窑、青纱账里躲着,到了很晚的时候才敢回村。到晚上,使暗号,一踹墙根,巩秀玲就出来,开门领人或拿文件,整天提留着心。她家东边有个磨棚,把文件藏在磨盘底下,要不用报纸包上,藏在粪堆里,确保万无一失。巩秀玲风雨无阻,冒着生命的危险,胆大心细,躲过敌人一次次的盘查,为他们送水送饭,传递情报。年,抗日干部杨连辉把腰扭伤,行动不便。巩秀玲把他接到家中,用尽各种办法,悉心照料。一天村子突然被鬼子包围,巩秀玲临危不惧,把杨的手枪、文件等物藏在羊尾巴上,装做放羊的一起转移脱险。还有一次,她受新镇抗日县长李林朴的委托,要把重要文件、情报送往任丘,为了保险,她把文件藏在头发里,把情报贴在鞋底上,说是自己出门走亲戚,骗过了敌人的层层盘查。揣着这些文件像揣着一团火,冒着瓢泼大雨,两只小脚走了70多里泥泞小道,才把情报安全送到指定地点,大娘受到分区领导的表扬。同年9月,伪军中队长张兰亭带领60多人,乘五艘大船来到常久村边,叫嚣要进村抓八路。这时巩秀玲家中正躲藏着6位抗日干部。为了把敌人引开,巩秀玲两口子拔腿往村西急跑,沿途放鞭,刘焕庆拉响了一颗手榴弹,造成了突围的假象,敌人吓得没敢上岸。这样,赢得了时间,抗日干部趁着大雾往村东安全转移。年,日寇进行了疯狂的“五一”大扫荡,形势更加严峻。在斗争环境极端残酷的情况下,觉悟群众舍生忘死,隐藏保护共产党员和抗日干部。夏末,文新县政府化整为零,7名同志到常久村一带开辟新区,他们住在巩秀玲家。刚入住不几天,日本鬼子进村了。县政府的干部小刘正在炕上抄文件,一看情况危急,把枪都打开了,准备拼命。怎么办?在这千钧一发的危难时刻,巩秀玲胆大心细,遇事不慌,把小刘连人带枪一把推下土井,这个土井没水而且很深,上边扔了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马上又盖上了。这时候鬼子已“咣咣”地踹门了。她把门一打开,鬼子呼啦啦冲了进来,满屋院乱翻,在井里拿刺刀一挑,因为东西放的多,他们哇啦哇啦一看没东西就走了,小刘躲过了这一劫。听着巩大娘的讲述,儿女们不时也会插上几句。讲述中三儿子刘僧民提起了巩秀玲老人当年做的一件了不起的事儿。年秋,常久村地主常荫谦为其母出大殡,因他与张兰亭是亲戚,张带伪军2O多人来吊孝,其中有张兰亭的贴身卫士高殿增,此人枪法好,善使双枪,而且百发百中,号称“神枪手”。他又是常久村人,其姐嫁给当村与巩秀玲家住对门,高殿增对常久村的情况非常熟悉,而且出殡现场就在巩秀玲家房南不远处。县长李林朴等6人正在屋里开会,眼看着一场冲突就要爆发。巩秀玲两口子急中生智,刘焕庆把丧礼上管事的常文焕、高德安叫到家中。李林朴等对他俩进行了教育,说:“只要双方发生冲突,一切后果自负。”常、高二人满口答应,出门和总管陈万忠说明情况。几个人忙前忙后,提前开席,把他们照应走了,没有进村入户搜查八路,使事情转危为安。听了老人一桩桩、一件件的英雄壮举,我们被深深地感动了。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不单是沉甸甸的文字,它更是一面镜子,一盏明灯,让我们看清来时的路,照明前进的方向。所以我们一次次驻足回眸,只是为了那些不能忘却的记忆。无情的岁月带走了巩秀玲的风华,不变的是她的乐观心态与坚毅目光。巩秀玲大娘的晚年是幸福的,儿孙满堂,健康快乐。她老人家不愿离开已经住了50多年的老屋,每天在这里过着清净平淡的日子,其乐融融。虽然已是风烛残年,但生命的光华却给我们留下丰富的财富,让我们感动!我们只能用文字和照片记录她的光辉岁月。(本文照片由陈霞提供)作者简介:冯秉顼,学者、作家,年6月出生于河北省文安县。出版专著27部,多篇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发表于全国各级报刊

赞赏

长按







































擅长白癜风疾病的诊疗
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anzx.com/wawh/3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