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人记得,文安人传统的水乡简朴生活

水乡简朴生活

文/宋九苓

文安洼“形如釜底”,历史上,由于洪涝灾害,大洼几乎常年积水,可耕种面积不大,常年收成也只是过着糠菜半年粮的日子。当时曾有涝了收蛤蟆,旱了收蚂蚱,不涝不旱收庄稼之说。由于文安洼十年八年,甚至十几年不干洼,偶尔遇到干洼年头,土地肥沃,庄稼生长良好,假如没有虫灾旱灾,中等以上农户都可有余粮,有句俗话说:“收了文安洼,粮食没人抓”。但这样的年景非常少见,所以一般农户即使是丰年,也主要以高粱面、棒子面为主食,杂以豆类、杂粮、少量山芋(本地人称山药)等,饭食种类有饼子、窝头,或熬粥,熬小米稀饭等。其他杂粮如糜子、黍子、吉豆(绿小豆),粘高粱或高粱米磨成细面,可在过节时蒸粘糕、丝糕、擀面条。高粱面又叫秫面,掺榆树皮面或车前子可擀面条、包饺子。.

庄稼人平时常杂以野菜类,从春季开始有苣荬菜、老鸹筋、盐蓬菜、扎篷棵(嫩时)、刺刺溜、燕子尾、苦苦麻、小叶落藜等。洼里有水时可打地梨,捞水豆(羊毛苲下所生)、柳叶苲之类做代食品。人工种植的饲草小苜蓿,嫩时也可用来打糊饼、贴饼子、蒸窝头。马齿菜干鲜都可吃,或做成菜团子,或用开水炸后,拌些蒜泥食用。嫩的柳树叶、柳树狗(柳树未开花时的骨朵)煮熟用清水泡过后食用。谷糠、麦麸、稻糠、高粱帽等,除做牲畜饲料外,也磨细掺面供人食用。过年过节或来客人吃白面条或烙饼,蒸馒头多是白面掺小米面或棒子面。炒鸡蛋是自家养鸡下的蛋,有时也用鸡蛋换小葱、韭菜之类,很少花钱。夏季丰收了也就是吃“三大顿”: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炒鸡蛋。过年从腊月二十五开始吃粘糕、丝糕、棒子净面(不掺糠菜),二十九、三十蒸馒头、包子。腊月三十吃大米干饭,猪肉炖豆腐粉条,大年初一吃饺子,多是素馅,很少吃肉馅的。从前的集市有糠、麸子市场,有卖榆树皮面的,卖车前子的,卖花生饼、棉籽饼(榨油之后的渣子)、干菜类等供人食用的代食品,也有卖草籽的,洼里有水当年不能播种,第二年种春小麦、芒大麦、米大麦。大麦面因贴饼子的嘎渣太硬,嚼不动,所以贴成中间凹的“罗锅饼子”,也可做炒面用水泡食。

夏季图省柴火,用凉水泡饽饽,放点儿醋和小葱,滴点香油。下洼或外出都是自带干粮,外出住店起火给烩饽饽,素烩可放菜和豆腐,做小买卖的吃素烩饼或肉烩。扛年子(长工)、打短(工)的,给地主、富裕农家干活,都讲明一天三顿棒子面、老腌卤咸菜。过八月十五、清明节(寒食)可吃白面或大米饭炖肉。麦熟天长,活累不歇晌(俗称趴洼),吃两顿白面(早、午),洼里吃两顿饭,家里吃一顿饭,有熟菜;打短工的工钱麦熟最高时一天一斗麦子,最多不过七八天。扛长工的如赶上轧场、晚上扛麦子口袋,也给一顿烙饼吃。普通小地主、富裕农户,多数自己也参加劳动,没有买卖店铺的平时也以杂粮为主。庄稼人除卤咸菜以外,夏季吃自产的倭瓜、豆角,秋季是白菜、萝卜、大葱,直至第二年的初春均为主要蔬菜;萝卜缨子,倭瓜尖、叶、梗和种甜瓜拉秧时未成熟的小瓜都用盐腌过当咸菜食用。地净场光之后,一部分人仨俩一伙,肩挑铡刀,到河北(大清河北永清、固安、霸州一带)去铡草,为得是混一天三顿饭,工钱是每天一升(三斤)棒子。

洼里的水适宜的时候可种稻子,有的碾了稻米后,推着木头轱辘小推车,到山东德州去卖,头上要带汗绺,因为两手扶车把,土道难行,载重量又大,步步蹬劲,没有擦汗的机会,又怕汗封了眼睛,汗绺勒紧使汗水顺鬓角流下,不妨碍眼睛。“卖了大米吃稻糠皮,真是傻呆了疯啦”。这是文安推小车去卖大米的人自嘲的一句玩笑话。

有一种人工栽培的近似于水稗草的农作物叫“家稗子”,十石稗子九石糠,因为它糠多,可以用来喂猪,也可以做为人的代食品,成了文安洼多年不忍舍弃的品种。民国32年(),河北省大面积受灾,日本侵略者又征抢粮食,人们靠打地梨吃度过了难关。生地梨用刀剁碎晒干,磨成面和高粱、棒子、大麦面贴饼子蒸窝头,比别的野菜都好吃。

有水时的文安洼鱼虾等水产品丰富,价钱便宜,可以买,也可以自己捕捞,吃法很简单。在船上捕鱼的,舍不得吃好鱼,只吃卖不上价格的“糟鱼”,如泥鳅、鲶鱼、甲甲、小鲫鱼和其他小杂鱼小虾之类,就是在锅里放一把盐,煮熟就吃,省钱又省事。船上的生活是以鱼为主食,米面为辅,常吃的饭食有粘鱼咸饭,甲鱼尜尜汤,炖小鱼贴饼子等等。河田(指渔情)好了,有时能吃到鲂鱼,这种鱼春季肥的时候本身的油可煎好自已。鲤鱼(俗称红鱼)是卖给富人家吃的。农家条件好些的做鱼除放盐之外再放点儿大油(猪油)、酱油、醋;做时在鱼身上滚些面,一般是高粱面、棒子面,很少用白面,不用油或很少用油,在干锅里煲得近似于黑黄色后,再加水,放盐、醋,锅边上贴上饼子,这就是后来的饭店里所谓的“一锅掀”或“一锅鲜”。

普通农家食用油特别珍贵,每家都有一个陶制的香油罐子,内有一个薄铁片做的约一分硬币大的平底小勺,吃咸菜时在盘子里放一点,有的小勺干脆是平的,沾上两滴就行了。这油也是用芝麻换的,一年也吃不上一斤。农家做熟菜很少,炒菜大多是用大油(猪油),也用果油(花生油)或棉籽油,再省钱就是锅里放点花生豆或蓖麻子仁,炒出香味,再来熬白菜、倭瓜、茄子、豆角等。还有的做鱼买一块“色干”(一种食用色),敲下一点儿放在锅里,做出鱼有些紫红色。夏秋季吃熟菜常把白菜、萝卜、倭瓜之类切碎,拌上点儿面粉、盐,或再加上小干鱼、小干虾蒸咸酱。春季有做一些饽饽酱,是用一口一块,馊了不能吃的饽饽,晒干碾碎发酵制作大酱;做面酱大多也不使好面粉;做豆酱是用煮熟的大豆拌面粉制成。发酵方法是将原料放在坛子里,把口封好,刨开牲口粪肥堆,埋在里面,因为粪堆里面很热,发酵很快,发好后放盐,开口晾晒,也有的攥成饼子存放。酱做好后佐以小葱、苣荬菜、苦苦麻食用。秋后主要是大萝卜、萝卜缨子腌菜。陈年咸菜汤舍不得扔掉,在锅里熬开后再用,为省钱,腌菜多用烧火硝出的一种硝盐,腌出的菜有苦涩味。

除集市有卖菜的以外,县城也有卖菜的门市部,人称菜床子,也卖调料和葱、姜、蒜等,价格较贵,有句俗话是“快马赶不上鲜菜行”。平日每天县城有柴禾市,时间是大清早。一般货物交易衡器是十六两秤,卖柴禾一般按十八两或二十两一斤。

城乡饮用水主要是井水,砖砌井壁,砖石墁井台,少数小村用土井取水。县西南部浅层水质较好,东北部浅层水质较差,俗说“水硬”,做粥饭不粘稠,最难喝的是大洼中心马武营的水,赶上干洼年头,到马武营洼种地,条件好的自带水,大多数是吃当地水,由于苦咸味涩,饮牲口,牲口都不喝。俗语说“马武营,生得苦,赶个集二十五(里)”。不光水难喝,赶集买东西都要走二十五里路,因为这里西距县城二十五里,北距左各庄、东距静海县王口等集市大约都在二十五里左右。

赞赏是一种美德更是对作者的鼓励

赞赏

人赞赏









































头上白癜风怎么治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看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anzx.com/wajj/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