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雒州香山作欣赏附高清单字图版

弘揚國粹兿術傳播經典文化

結交天下朋友交流學習心得

\/

王铎像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十樵、石樵、痴庵、东皋长、痴庵道人、烟潭渔叟、雪塘渔隐、痴仙道人、兰台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云岩漫士等。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明天启二年(),三十岁的王铎举进士及第,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少詹事。弘光元年(),南明弘光帝任王铎为东阁大学士、次辅(副丞相)之职。次年入清,授礼部尚书。顺治九年()病逝于孟津,享年六十一岁,赠太保,谥曰“文安”。《雒州香山作》立轴释文:雒州香山作。旧日庄严地,林香景未残。为心方知寂,入涧忽然宽。澄实侧深场,钟声浮别峦。僧人说九老,仿佛见花坛。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王铎的书法笔力雄健,长于布白,楷、行、隶、草,无不精妙,主要得力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等各家,学米芾有乱真之誉,展现出其坚实的“学古”功底,学古且能自出胸臆,梁巘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之苍老劲健,全以力胜”。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其“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其传世作品主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诸体悉备,名重当代,学者宗之。《雒州香山作》立轴(局部)在我国书法史上,董其昌一派的严谨秀逸之风曾在明末清初盛行,而王铎取法高古,与拘谨乏趣、滑弱无力的书风相抗衡,大胆创新,开创一代书风。他是书法史上一位杰出的革新人物。青年时代的王铎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很早就有了反思潮的奇倔胸怀,在他的《拟山园选集》中的《文丹》中,集中表露了他惊世骇俗的审美观。他最大的成就是在于他超迈雄奇的行草书。他的行草书,恣肆狂野,挥洒自如,用笔沉着痛快,纵横跌宕,自然出奇,表现了撼人心魄的雄浑气势,极富感染力。马宗霍称“明人草,无不纵笔以取势者,觉斯则拟而能敛,故不极势而势如不尽,非力有余者未易语此。”林散之称其草书为“自唐怀素后第一人。”并不为过。有人以他的线条与明代另两位草书家徐渭、祝枝山作比:则他的遒劲既有异于徐渭的粗放,也有别于祝枝山的生辣,至于文征明、董其昌则更不在话下。此外,他在结构处理上的构成意识也是前所未有的。空间的切割完全具有次序观念,具有强有力的理性处置效果——在如此狂放变幻的草书中锤炼出如此冷静、有条不紊的效果,实在是出人意外同时又使人对他的能力敬佩不已。如果说从张芝、张旭、怀素、黄山谷直到徐渭,草书的发展是以用笔的丰富顿挫为准矩,而在结构处理上则一放再放,抒泄无遗的话,那么王铎则成功地阻遏住这种一发不可收拾的洪流,他用冷静的理性把这匹脱缰的野马笼住,纵横取势,变化多姿,不落俗套,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收奇效于意想之外。《雒州香山作》立轴(局部)他在笔墨上的创新也是具有开拓性的,他的线条遒劲苍老,含蓄多变,于不经意的飞腾跳掷中表现出特殊个性,时而以浓、淡甚至宿墨,大胆制造线条与块面的强烈对比,形成一种强烈的节奏,不能不说他这有意无意之中的创举是对书法形式夸张对比的一大功绩。在他以前,还没有人能象他那样主动地追求“涨墨”效果。《雒州香山作》立轴(落款)署款中的“孟坚词翁”,与其传世名作行书条幅《万骑争歌杨柳春》(附图)中的署款“孟坚老词坛”是同一人。《拟山园选集》卷二八《黄梓山奏议序》中言及此人:“余为诸生时,辽事溃,即问梓山公争勿轻战,欲以全力蹙敌。后二十余年,始交御史黄鹤岺,金吾黄公孟坚。孟坚示梓山公奏议……。”这里的“辽事溃”指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一六一八)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名,誓师伐明事。明朝初无防备,努尔哈赤率军先攻抚顺,继取清河堡,运挫明军,全辽震动。是为后金政权建立后,公开与明朝对抗的开始。这一年王铎二十七岁。又据文中“后二十余年”云云,知王铎与孟坚交往乃始于四十八、九岁的时期(崇祯十二、三年)。另据“庚辰正月十宵”,知此作书于北京。单字放大图版《雒州香山诗轴》诗见于《拟山园选集》五律卷一,集中载有两首,此为其一。洛州香山,即洛阳的香山寺,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生前曾居于此,死后亦葬于此而得名。在年北京匡时秋季拍卖会上,三件村上三岛所藏的王铎书法颇受瞩目并拍得善价,而其中的《雒州香山作》更是创造了当时王铎书法的世界成交记录,并一直保持至今。六年之后,《雒州香山作》再次现身匡时十周年春拍.众所周知,凡谈到晚明狂怪奇崛的书风,不得不提及王铎开创的独特“涨墨之法”,而把“涨墨法”用到极致的则其以书写于年的《雒州香山作》最为著名。任何一本研究王铎书法的著作都会以其举例,《雒州香山作》不仅仅是王铎书法的传世名作,更是彪炳中国书法史的一件经典巨制。王铎书法作品,因村上三岛先生等书法家们的大量收藏而成为抢手货,价格也不断飙升。二十世纪末的国内拍卖会的王铎作品,几乎都被日本买家购往日本。这件村上先生视王铎为生命的珍品,因其仙逝而使这样的古代书法名迹回到了祖国,也可谓是"聚散皆因缘"耶!这些早年传往日本,在东瀛影响了几十年,影响了关西书坛,甚至影响了整个日本书坛的名品,重新受到荣获国内藏家与学者的视,其意义又远远超出王铎书法作品本身了。

整理编缉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言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特别声明

图片来自网络公开资料

编辑不确定作品之真伪,不作为投资收藏的依据

仅供书画爱好者参考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本号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主编张存民

一部晚明的社会变革史,一代书画大师的个人沉浮录。

本书是关于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诗人王铎的第一部传记。

王铎,世称“神笔王铎”,其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魄力沉雄,丘壑峻伟,独标气骨,英姿卓荦。

王铎一直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视为追求的最高境界,直言纳谏,忧国忧民,但一生沉浮坎坷。

在书法领域,王铎被誉为“神笔”。近代称他为继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之后第二高峰。吴昌硕有诗赞曰:“有明书法推第一,屈指匹敌空坤维。”林散之评价:“觉斯书法出于大王,而浸淫李北海,自唐怀素后第一人。”启功更是推崇备至:“觉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一种赞赏哦!

支持“祉洋艺术沙龙”右下点在看,右上点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anzx.com/wany/116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