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断提高我校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给青年教师一个互相交流、探讨、展示教师自我风采的舞台。开学以来,语文教研组活动如火如荼开展。每周的语文教研活动,它犹如一个充满魅力的磁场,将老师们吸引到一起,一同经历着、感悟着、成长着、快乐着。
12月17日,厦门市文安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在一楼录播室如期举行,有幸邀请了思明区进修校教研员蔡春龙老师莅临我校,同我校全体语文老师齐聚一堂,参与本次的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由厦门市文安小学教研组长张桃老师主持,活动主要分为两个环节。
活动开始,第一环节是两位老师的课堂展示,由我校刘淑清老师和陈欢欢老师执教。
刘淑清老师执教一年级课文《雨点儿》,《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内容浅显,情节性强。刘老师由“雨”的象形字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孩子们主动探究识字,读懂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聚焦本课中最有特色的雨点儿间的对话,通过师生合作共朗读,生生演绎分角色朗读等环节,感受童话的语言魅力,课堂生动活泼,教学井然有序。
陈欢欢老师执教四年级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陈老师先带领同学们回顾学过的文言文,再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大意,紧接着聚焦“不动”,引领学生深入领会王戎的思维过程,最后借助图片练讲故事,背诵文言文。整堂课教学环节清晰紧凑,层层深入,有效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在评课环节中,教研员蔡春龙老师对今天的两堂课提出了客观的点评。对于《雨点儿》这堂课,蔡春龙老师指出,在童话教学中,课堂上要创设童话情境,让学生享受童话乐趣,享受阅读故事的快乐,在课文教学中,识字是为了阅读服务,不要将二者剥离,可以全部将文章内容全部教学完再进行生字检测,不要破坏阅读的整体性。此外,可以让学生随音乐读,利用生活实际,体会“问”的语气,把故事读活。
对于《王戎不取道旁李》这堂课,蔡春龙老师指出,部编版的语文教学是融会贯通的,对于这堂课的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可以延续上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利用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合板书,完成复述故事的教学目标。在对于小古文的理解上,不需要逐字逐句地翻译,小学阶段只需要大体释义即可。在对于学生的朗读教学中,教师不要只教学生要怎样读,而是要带领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读,这样的朗读教学更有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王戎的思维过程中,要注重文中隐含的推断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此必苦李”的推断过程,真正理解王戎的“聪慧”。
教研活动的第二环节,由陈欢欢老师和刘淑清老师分别展示片段教学,两位老师都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希沃白板进行了生动的片段展示。陈欢欢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的精彩片段,陈老师通过抓关键词的教学方法,感受祥子“挺脱”的外貌,归纳出了按顺序和抓特点的写作手法。刘淑清老师则展示了《荷花》的精彩片段,刘老师以诗句导入,聚焦“活的画”展开教学,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展示结束后,蔡春荣老师同样对这两堂课作出了精彩细致的点评,蔡春龙老师指出,片段教学要上得精彩,文本解读一定要到位。对于陈欢欢老师的片段教学,蔡春龙老师指出,写人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地抓顺序和特征,《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最特别的是把人当做物来写,并且有选择地抓重点写,抓住他作为一个车夫最有特征的外形来写,所以文章才能如此打动人。对于《荷花》的片段教学,蔡老师指出,片段教学应先整体感知再切入具体的片段教学,对于《荷花》这篇课文,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