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简介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参与者,十多年来,我们见证了过去少有问津的乡风土俗被列为受人瞩目的非遗项目,也由衷地赞叹民间艺人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心血与付出,同时更忧心于众多的民间艺术日渐消失。为了全面展示廊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民间文化,我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编辑整理,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花会)、传统戏剧、民俗等十大类,以图文分呈的方式加以展示,期待更多的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形成良好的保护氛围。

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传统技艺篇(三)

传统饮食制作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宫廷御膳和几大著名菜系的华丽相比,廊坊传统饮食以自身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赢得人们的喜爱。西域斋作为廊坊的清真糕点老品牌享誉京津廊;在大厂回族的饮食文化上“清真八大碗”历史悠久,享有盛名;薛家窝头传承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旧时北京所售螃蟹皆为胜芳蟹,最有名的当属“正阳楼的清蒸胜芳蟹”;还有香河京东肉饼、三河豆片儿、胜芳松花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地方美食,在京津地区甚至更广的范围内享有盛誉。

《非遗廊坊——香河肉饼制作技艺》

香河肉饼制作技艺O香河

香河肉饼传承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其前身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突厥饼。明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大批回族人进入京东。一哈姓回民移居香河,并在此开设肉饼店,把做肉馅饼的手艺带到了香河。随着时间的推移,肉饼店不断改进制作工艺,肉饼肉陷均匀,口感外脆里嫩,食后口有余香。哈家肉饼一经做出,便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口口相传,许多外地客商纷纷慕名前来品尝香河肉饼。据传乾隆皇帝和大臣刘墉曾来香河品尝过香河肉饼,对其大加称赞,乾隆临走时吟诗一首:“哈家有奇饼,老妪技艺新。此店一餐毕,忘却天下珍”。香河肉饼从制作工具、火候掌握、面馅入锅时间等进行了改良,如今已誉满华夏大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香河品美食。

去皮芝麻酱制作技艺O固安

去皮芝麻酱源于山东,在固安已传承了近百年。南黄垡人李瑞春受雇于山东窑厂时,结识当地崔姓香油坊主人,后拜为把兄弟,把制作香油和去皮芝麻酱的手艺传承了下来。后李瑞春回到固安开办香油坊,制作香油和去皮芝麻酱。去皮芝麻酱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首先是选料,所用芝麻比制作香油要求高,芝麻要大粒、白色、饱满,三者缺一不可;然后是洗芝麻进行堆闷,堆闷的时间凭经验来把握;堆闷之后是脱皮,把芝麻装在皮袋里砸皮,使芝麻皮分离出来;接下来是出皮,首先进行烘炒,然后冷却扬烟,最后再经人工筛簸,待芝麻皮完全汰出后上磨研磨。去掉表皮制出的芝麻酱柔嫩爽滑,味道香浓,与带皮制出的芝麻酱品味迥然不同,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品。

文安熬鱼烹饪技艺O文安

文安熬鱼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菜,古时文安境内河道纵横,以盛产各类淡水鱼闻名于外。据《文安县志﹒物产篇》记载:淀内鱼多,品种且杂达百,当推首者,德聚(德归古称)也。德归出产的银鲫、乌鱼锥、铁刺、雪莲等淡水鱼,肉厚多汁,鲜美爽口,为历代所颂誉。昔日文豪苏洵任文安县丞时到德聚采集民风,当地农民以银鲫待之。文安熬鱼烹制用柴灶铁锅,把洗净滚面的小杂鱼文火煲干,放香辛佐料及豆酱或酱油加水熬炖。在鱼上绕锅贴上一圈玉米面饼子,饼子的三分之一伸入鱼汤。玉米面中加曲子发酵,熬熟后饼子底部焦脆、上部松软,小鱼呈酱黄色,不腥不腻。由于材料易得,做法简单,荤素搭配适口,贴饼子熬小鱼通常是文安洼淀人的家常便饭。

苏桥熏鱼制作技艺O文安

苏桥镇北靠大清河,南临文安洼,历史上是文安重要的水陆码头,属“鱼米之乡”。相传熏鱼制作技艺源于清康熙年间,山东滕县举子王士元在逗留苏桥期间偶然所创,其定居苏桥,以制售熏鱼为业。后将手艺传于本镇张姓回民,逐渐得以发展。熏鱼的种类很多,早期主要为白莲,以后用黄花鱼、鲫鱼等,但最出名的为鲂鱼(武昌鱼)。其制作方法独特,传统基本流程为:腌制、出盆、蒸制、出锅、风干、熏制等。制作时首先选扁体鲜鱼洗净打鳞去掉内脏,稍加晾晒后,分层放入缸内加盐、花椒、大料等腌制一段时间后,取出入大锅蒸熟。其中最为关键步骤为熏,熏制时要把握好火候,火大鱼变糊,火小鱼无色。这样熏制后的鱼板生、筋道,宜存放,冷热均可食用,且肉刺分明易择。

薛家窝头制作技艺O大城

薛家窝头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精良。清朝道光年间,大城县里坦古镇薛氏家族独辟蹊径制作窝头,不久就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选材配方,制作出的窝头清香四溢,绵甜可口而远近驰名。光绪末年,太监总管李莲英把薛家窝头作为贡品呈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品尝后容颜大悦,赐名为“黄金塔”,并亲书匾额给薛家。薛家窝头是根据中国传统医学食药同源的原理,以糜子米、大黄豆为主要原料,辅以其他配料,属纯天然绿色食品,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一般面食难以相比的。如今薛氏传人制作的薛家窝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人的饮食口味及营养科学不断发扬光大,赢得了更大的市场和更多人的赞许。

三河豆片儿制作技艺O三河

“三河豆片儿”始创于宋,盛名于清。相传清康熙年间,廉吏彭鹏任三河知县,对三河豆片儿情有独钟,每饭必食。三河豆片儿以其薄厚均匀,色泽油黄,口感好,味道鲜,主副食皆可而享誉京津一带。“三河豆片儿”是将出模的豆片晾晒后加上十几种调料和盐、碱蒸煮入味而成,其味道香醇,咸淡可口,口感筋道。“三河豆片儿”可直接食用,亦可做佐餐菜肴,可凉拌,可热炒。将豆片切成丝,分别与葱丝、黄瓜丝、菜心、香菜等配成各式凉菜;与尖椒、白菜、黄瓜等爆炒成各式热菜;还可做蒸肉、炖肉、熬肉、扣肉等肉食菜肴的辅菜或垫底菜。“三河豆片儿”做主菜时其味独树一帜,做辅菜时不夺其主、与主味相谐,近年来颇受各大饭庄欢迎。

三河小熏鸡制作技艺O三河

三河小熏鸡创始年代不详,清朝末年市场便有销售,距今已有百年历史。清末三河城内一洪姓人家以此为业,后又有刘姓经营。小熏鸡是三河一道传统美食,既可以用于佐酒下饭,又可以当主食食用。其色泽金黄泛红,肉质鲜美,清香爽口,享誉京津廊一带,成为人们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三河小熏鸡独特之处在于熏制时的原料独特,用糖而不是用锯末或其它东西。并且用糖也很讲究,根据季节和食者需求选用白糖、红糖和冰糖。熏制小熏鸡需要选鸡、宰杀、卤煮、刷油等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很严苛,层层把关才能熏制出一道正宗的三河小熏鸡。经过百余年的传承和发展,今天三河的小熏鸡店面经营得都非常红火,体现出三河人民对这道美食的喜爱。

李臣酱制品制作技艺O固安

李臣酱制品制作技艺与固安县的“惠丰堂”密不可分,“惠丰堂”厨艺可追溯到晚清。据北京图书馆藏《城下旧闻考》记载:京南一百华里固安,驻有管理永定河二品道台官。据传该道台非常讲究饭菜烹调,当时以酱制品享誉一方的固安“惠丰堂”,便成了道台首选饮食来源。“惠丰堂”山西籍柳姓主厨为第一代宗师,其弟子固安籍徒弟王殿文得其真传,并于解放后在国务院第一招待所为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烹制菜肴;拜师于王殿文门下、后被称为“京南名厨”的徐良作为第三代传人又将此绝技传予固安第四代传人李臣。李臣酱制品所用老汤,由20多味纯中草药多年酱制形成,鸡、肘子在酱汤中经过长时间焖酱制成风味独特的“酱鸡、酱肘”。

薛记豆制品制作技艺O固安

薛记豆制品制作技艺源于清光绪年间,由创始人薛玉芳从杨家务村学得,系传自宫廷秘方。后在豆腐丝加工制作基础上,发展制作豆腐干。其制作过程:将豆腐用布包成小块,压缩成原四分之一大小,放入豆浆中煮至半小时,捞出晾晒,晾凉后用红曲米粉煮一小时,取18味肉料放盐水中淹渍24小时,用竹签串串,将锅中放入香油、白糖进行熏烤,起锅后趁热再用香油涮一遍,使之渗入干中,即成豆腐干。豆腐干一面市,立即成为人们争相购买的美食,相传有官员用此进献入宫。逢年过节,许多仕人都用来送礼之用,一时间,薛记豆腐干名声大震。解放初公私合营,薛家歇业,直到改革开放,第二代传承人薛国良于年重张,薛记豆制品又在京津廊地区声名远扬。

胜芳松花蛋制作技艺O霸州

胜芳松花蛋具有百年的生产历史,历经几代制作技师的传承和创新,形成了如今风味独特的特点。其加工制作采用传统工艺,精心挑选新鲜优质鸭蛋,用生石灰、纯碱、茶叶、食盐等原料,并以大口龙缸封存。成品剥壳后,蛋体晶莹、呈茶褐色、半透明状,形似琥珀而富有弹性,表面有美丽的松花纹;切开蛋体,蛋心呈绿色或五彩色,粘度适宜,浓而不滴,清香扑鼻,味道鲜美,食而不腻。具有低脂肪,高蛋白,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产品畅销国内各省市,远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胜芳养殖场是胜芳松花蛋制作的集大成者,几代传承人潜心研究松花蛋制作技艺,为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贡献。

燕潮铭酒传统酿造技艺O三河

燕潮酩酒传统酿造技艺历史悠久,据《三河县志》记载:清代三河酒业甚为发达。彭帮鼎著《闻处光阴》载:“境内有烧锅十二家……,曲如不计,蜀秫日需百四十四石,所产烧酒称‘东路酒’”。清光绪一十四年(年)燕郊建“德泉永”烧锅,雇工余人,日耗粮食40余石,烧酒余斤。建国后(年)“德泉永”烧锅由通县专署接收为国营燕郊酒厂,历时一个多世纪,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燕郊酒厂”地处燕山南麓,潮白河东岸,一百多年以来,燕潮酩酒始终秉承故态发酵的传统酿造工艺,采用优质红粮为原料,麦麸制曲,经老窖陈酿、多微共酵、清蒸清烧、冷气蒸烧等精工酿制而成,品质具有绵、甜、尽、爽、香的特色。

燕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O永清

永清燕南春酒的酿造历史久远,隋唐以来,永清酿酒之风日盛,到北宋年间永清城南秦氏家族开办酒坊。年,秦氏后人将千年酿酒秘方无偿捐献家乡,永清县建立了国营酿酒厂,后改制为河北燕南春酒业有限公司。燕南春酒以高粱、小麦、大曲为制酒原料,选用当地优质水源,经陈年窖池发酵储存于传统木制酒海,并且传承独特的老五甑酿造技术。经人工培养泥池老窖,低温缓慢多轮发酵,中途回沙,慢火蒸馏,分等储存,精心勾兑,并结合其专利,经集中、糅合和升华,辅以双轮底、回沙等传统工艺,生产出独具燕南春风格的浓香型白酒,以丰富的酿酒经验提高白酒质量,达到了“稳、准、细、净”的境界。燕南春酒入口和顺,回味甘甜,醇厚丰满,余味绵延不绝。

蘅塘退士酒传统酿造技艺O大城

蘅塘退士酒酿制技艺传承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其酒名源于《唐诗三百首》编选者孙洙(号蘅塘退士)。清乾隆十七年孙洙被派大城任知县,他在任时深得民心,当时子牙河每到雨季水患严重,他曾捐出自己的薪俸疏浚子牙河河道。其每有空闲仍好学不倦,品酒吟诗,年大城县曾出土上书“蘅塘於次吟诗酿酒自怡”的青砖。蘅塘退士酒其酿造工艺繁杂,采用传统酿制方法完成,出酒的优劣全凭酿酒师傅的经验。蘅塘退士酒的酿造技艺,是在冀中平原腹地的自然背景下形成的,从原料特点到制曲和发酵,它的每一个重要环节都随着华北平原的气候季节的变化而产生,两百多年来一直沿用口手相传的古法酿造技艺,有着其他地方酿酒技艺无法替代的独特价值。

肠衣加工制作技艺O固安

我国的肠衣加工与出口始于年,一战期间,许春坡开创了加工羊肠衣,并培养了大批的骨干。年大韩寨村兴建了羊肠衣加工厂,开放后,羊肠衣加工在固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占到了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羊肠衣主要用来制作香肠和腊肠可食用的外包装,其主要特点是味美、口感好、易储存,经过烘、烤、煎、蒸或冷藏后不易破裂,而且色、香、味、型良好,深受消费者青睐。同时,它还可以制造医用外科手术用的缝合线,特别是作为人体内缝合手术时免拆除,自然被人体所吸收。此外,它还被广泛用于编织网球拍、腰带、琴弦、笛膜等。制作肠衣的原料羊小肠所刮制的粘膜及残肠可提取成肝素钠,对于治疗血管硬化有显著的疗效。

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自年开始,廊坊市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十多年来“非遗”也从最初的无人知晓变成如今的炙手可热。目前我市已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2项、省级名录76项(公示未公布24项);现有国家级传承人7名,省级传承人47名;市政府已公布五批市级保护名录共项(市级包含国家级、省级项目);市文广新局命名三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名(市级包含国家级、省级,传承人含去世8名)。年通过全面系统的普查,全市共挖掘整理了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各县(市、区)结合普查已全面完成县级保护名录的建设工作。截止目前,已申请国家财政项目保护经费多万元,并已全部落实到项目保护单位。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胜芳电视台精华内容

少儿节目:成长加油站

少年梦工场

美食节目:咱家的色香味

赛事晚会:MTI世界旅游小姐金色使者模特大赛决赛

本地生活:广告投放

新闻投稿

胜芳电视台招聘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胜芳新闻上月精选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中药可以治愈白癜风吗
白殿传染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anzx.com/wany/2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