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沧廊”抱团发展,打造协同发展“微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抱团服务雄安新区千年大计。4月28日,在天津市静海区举办了深化静沧廊(3+5)协同发展战略合作研讨会暨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三地共同签署了《关于深化静沧廊(3+5)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津冀“1+5”交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水务专项合作协议》,旨在共同打造支持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的桥头堡和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微中心。
共有来自天津市静海区和河北省沧州市、廊坊市、黄骅市、青县、霸州市、大城县、文安县约人参加了研讨会和签约仪式。
(链接:静海区、沧州市、廊坊市和黄骅市、霸州市、青县、大城县、文安县,形成3市加5市县的“35”模式。)
根据《协议》,在交通协同上,三地将加快打通交界地区的“断头路”“瓶颈路”,推进三地交接地区道路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探索实现将区域公交纳入“京津冀一卡通”;在产业协同上,三地将结合各自产业定位,做好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增强对接服务雄安新区产业配套功能,推进认证、手续办理等互认,对接洽但不宜承接的产业项目实行区域间互引互荐,实现项目和产业资源共享;在生态协同上,三地将共同研究生态廊道划定,构筑沿主要河道、主要交通干道相互衔接、区域协调的绿色生态廊道,全力打造雄安新区东部重要绿色生态屏障。
会议同期,三地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分别围绕“城乡规划交流与交通互联互通”“静沧廊区域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加强区域协作推动协同发展”“产业协同对接错位互补发展”等主题进行交流,并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我县在研讨会上表示,将全力做好承接京津,服务雄安的各项工作,积极对标学习先进市县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切实将自身发展主动融入国家大政方针中,持续推动本地区经济社命健康发展:进一步建立合作机制,不断强化与先进市县在县级层面、部门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合作交流,推动经济社会共同发展;进一步扩大互补共赢,积极谋划实施一批合作项目,推动项目合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延伸,实现共同进步、共赢发展。
(来源网络文安城市在线编辑整理)
云端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