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27期
总第二十七期
文安之同人录·挚友篇少保大学士方岳贡
文安之墓志铭文提及的“生平交之最笃”者,“方公岳贡”名列其中,其人其事见载《明史》列传一百三十九。
方岳贡(?~),字四长,号禹修,湖广谷城(今湖北襄阳市谷城县)人。天启元年()辛酉科乡试中举,夷陵人文安之为同榜亚元。当年的主考官是翰林院检讨缪昌期(字当时,一字又元,号西溪),按惯例,中试者尊称主考官为座师,少不得有拜师之礼。文方二个同年不约而同地去谢师,由是“相见于西溪缪夫子之门”,当年缪座师格外高看一眼,且“以国士目之”。次年(),文方二人赴京赶考又都金榜题名,因状元是文震孟,故又谓之“文震孟榜”,方岳贡系第二甲赐进士出身,文安之系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个同年楚人同朝为官,起初亦同为京官。文安之选馆为翰林院庶吉士,虽类似实习,却为“储相”之所;方岳贡则授户部主事(七品文官),户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户籍财经,主事品秩虽低,却也足堪“肥差”。方岳贡恪尽职守,后进郎中(六品),史称“历典仓库,督永平粮储,以廉谨闻”,意思是说,在负责掌管仓库、管理永平粮仓诸职中素以廉洁谨慎而闻名于世。及至崇祯元年(),出任松江(今上海辖区)知府,直属南京。次年,文安之复出为南京国子监司业。二位同年好友又在南都同朝为宦。
松江东南临大海,方岳贡走马上任后,因海滨多盗匪,而官府人手有限,遂采取重拳出击措施,“捕得辄杖杀之”;由于飓风大浪冲击,时常成为海岸百姓的忧患,又率众筑石堤二十余里,如此造福于民,“遂为永利”;郡漕运粮食到京城数十万石,而众仓库相距五里,为此建城墙保护,名曰“仓城”。其他如救济灾民辅助工役、修治学堂考核士子,也都有成绩,故多次以卓越奇异被举荐。松江多世家巨族,鱼肉百姓,方知府亦严加惩治。由于地瘠民贫,方知府捐献俸银八千九百余两救助,后遭人诬陷,说他以巨金馈赠大员而被逮捕。事情的原由,却是原户部给事中薛国观在崇祯继位后奉命巡视北疆,严查将吏克扣兵饷事,后因先前曾附魏忠贤,被南京御史袁耀然弹劾而罢职归里。薛国观事败之后,其亲信王陛彦被交付司法审讯时,因素与方岳贡不合,就诬陷方岳贡曾经贿赂薛国观三千金,致令牢狱之灾。士民为其鸣冤,巡抚黄希也为其被诬陷辩白,并指示司法将审理案件的情况上报朝廷。史料有记:一天晚上,崇祯皇召见辅臣时问道:“有一知府积俸十余年,屡举卓异者谁也?”侍读学士蒋德璟(天启二年进士,与方岳贤和文安之同年)用方岳贡来回答。皇帝问:“今安在?”德璟又以王陛彦一事而受牵连来回答,皇帝点头。司法官将审问的结果上报,称行贿之事没有确凿的证据,应恢复方岳贡官职,“帝奖其清执,报可。”
百度亦可见,崇祯三年(年)成书的《松江府志》,是由方岳贡主持修编的。按说,作为地方长官,他应该极力唱颂松江的地理优势,宣扬自己的为政之绩,但他并没有这样,而是说松江一府“粟米、布缕、鱼盐之利,貌称东南陆海,然糊口则盈,终事则绌”。崇祯六七年间,松江漴阙一带阻挡海潮的土塘连溃五次,海水涌进成片的农田使之成为“斥卤”,当地居民人心惶恐。灾难发生时,方知府觐见皇上从京城一回来,就召集当地士绅商量对策。他认为必须重筑堤防,但若仍是土筑的话则无异把大量钱财丢到海里,故提出仿照盐官的办法改建石塘。然在场的士绅害怕增加经济负担,强调筑石塘有三难:一是石塘费用昂贵,二是石塘技术比土塘要求要高,三是海势不可与争,所以主张内徙退筑土塘。方岳贡说,内徙等于让地于海,遂力排众议,决定建造石塘。因是松江地区乃至整个江南海塘的第一座石塘,方岳贡极为重视,亲自到溃塘处环塘审视,度量地势,召集本地石工听取意见。他听说有个举人吴嘉允是成化年间帮助过巡抚毕亨筑海塘的工匠吴武的后代,就去拜访吴家并聘吴嘉允为塘董;又派人从盐官那儿请来两名有经验的石工,亲自参与估算工费。为了筹集经费,方岳贡每天驾一叶小舟,到处劝募,并制定“富户有田百亩者,一律劝输每亩银八厘,以供筑塘之用”的政策,这种办法以后成为制度一直延续到清初。在筑塘过程中,方岳贡革除弊端,不许衙门、公差层层克扣,并随时访问督工人员,检查发出的银两是否全部给领,使石塘工程顺利完成。工程完成以后,有人挟私嫌诬告方岳贡贪污银子三千两,致使他被捕入狱,许多老百姓拥至官府为他辩冤,最后朝廷查明确无此事,又恢复官职。故迄今有称:“方岳贡深得人心的举措,就是修建了石塘,并以此名垂青史,让上海人民至今铭记于心”“普通上海人在博客上记载,方岳贡所筑石塘为大德塘,西起杨公庙,东至奉贤区漴阙,全长4.19公里。当地老百姓为感谢方岳贡修建石塘,专门建造了报功祠,一直到今天,还有村民祭拜方岳贡。”
入狱一事,非但没有辱没方岳贡的名节,反而提高其声誉。有稽可考,大西王张献忠占据谷城时,听说居民方岳宗是松江知府方岳贡的弟弟,以为其家境殷实,就占下方家房子安置家眷,并把方岳宗拘禁起来索要助饷。然到方家一看,确实为一介平民,张献忠顿生敬意,便赶快释放岳宗,后来还与岳宗成了“不拘形迹”的朋友。为了表示对方岳贡的敬仰,张献忠修书一封,让方岳宗的家人把信送到松江,信中坦率云:“使为官者人人皆如我公,百姓不受脧削之苦,献忠何能起事?”
不久,兵科给事中方士亮荐举方岳贡及苏州知府陈洪谧。方岳贡随即被提拔为山东副使兼右参议,总理江南粮储。他督办漕运船只,如期抵达通州,皇帝大喜。吏部尚书郑三俊保举的天下五个廉能监司,内中有方岳贡。皇帝即召见方岳贡,问“为政以何为先?”。方岳贤答道:“欲天下治平,在择守令(地方官);察守令贤否,在监司(监察官);察监司贤否,在巡方(巡视大员);察巡方贤否,在总宪(最高执法者);总宪得人,御史安敢以身试法?”史称“帝善之,赐食,日晡乃出。越六日,即超擢左副都御史。”明代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不仅可以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都察院长官设有左都御史与右都御史,均为正二品;副都御史为正三品。新任官吏必须觐见皇上,左副都御史方岳贡去见崇祯时,皇上正拿话诘问吏部尚书李遇知,这人挨了皇上的训,大气不敢出,只说:“臣正纠驳。”方岳贡插言道:“何不即题参?”此话正合帝意,时隔一天,即“命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时为崇祯十六年()十一月。方岳贡还未晋至都御史衔就跻身内阁,史称“故事,阁臣无带都御史衔者,自岳贡始”。
方岳贡被令兼东阁大学士时,三辞未允,然后受命。成为内阁成员后,日理万机,清核旧赋。翌年()二月,又位极人臣,授任户、兵二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督漕运、屯田、练兵诸务。《明史》本传记:“岳贡本吏材,及为相,务勾检簿书,请核赦前旧赋,意主搜括,声名甚损。”此后,李自成农民军占领北京,方岳贡自缢未成被抓,后与皇太子一同被幽禁在大顺权将军刘宗敏住处。刘搜其家,一无所有,始知方岳贡素贫。大顺天佑殿大学士牛金星命方岳贡代太子拟诏书,岳贤不肯,后绝食而死。
方岳贡著有《国纬集》《经世文篇》《是政篇》等。在《国纬集》中,他评价贾谊的《过秦论》说:“此文迁回层折,以盛衰之势相形,干宝《晋论》大概规仿此。”作为同朝官吏,方岳贡与徐光启交往颇深。徐的《农政全书》成书之时,方岳贡欣然为其作序:“嗟乎,治乱无象,农之获安于农与否,是即其象。彼罹虏罹寇者,以死之转徙失先畴而不获安。幸而免死,又以剿饷练饷,急罹虏罹寇者之患,而岌岌乎不获安。爱养之无者,其所以安之哉!”方岳贡所言,都是当时农村的实际情况,而且是站在农民的角度说话,这在官书的序言中,是很少见的。从这些文字资料可以看出,方岳贡是“心忧天下,矢志为国”,然而,他所处的王朝已岌岌可危,成颓废之势,仅有“满腹经纶为国储”,又怎么能挽狂澜于即倒。
方岳贤殉国时,被削籍为民的文安之流寓在容美土司,在获悉挚友去世后,他与诸同志设位而哭,翌年又受岳贤次子方征思之托“请传其事”,遂写下《少保大学士方忠介公传》。观之此文,足可窥方忠介公一生。细加考究,《明史》本传与诸多史料也多采用。
附录:文安之《少保大学士方忠介公传》
余当甲申之变,伏处田间。时流氛孔炽,道路阻绝。至午日后,始得确音。地方沦丧,无有司为之主。余与同志,率父老子弟哭临野寺,北向长号,攀龙髯而莫逮也。继闻同年大学士方公,大司农倪公,或被执不屈、抗节惨死,或临难不苟、从容就义,又与诸同志设位而哭。越一载,方公次子征思,持给舍昊东张公所为《襄西夫子行状》再拜,涕泣请曰:“先君子遭际圣明,立朝仅半载,而时事日非,势难救挽,以身殉国。惟公知先君子最深,请传其事。先君子死且不朽,征思亦死且不朽。”余相持而泣者久之。
思当熹庙辛酉,余与公同举于乡,相见于西溪缪夫子之门。夫子见余二人欢甚,以国士目之。余二人见知于大君子,亦私相庆慰,遂订公车北上。壬戌,同捷南宫。余滥竽馆职,公筮仕户曹。值逆阉擅权,罗织正人君子。缪夫子与杨、左诸公同被惨祸。余不安其位,请终养归里。公独周旋于患难之间,起居省视,较昔倍谨。及夫子拷死诏狱,公视其含殓,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当珰焰大炽之际,公乃为人所不敢为,其见义勇为如此。
公监督太仓银库,继监督禄米仓,出入会计,咸自简阅,毫不假手胥役,积弊陋规尽行厘革,人皆服其廉能。其处脂膏,而能不自润如此。继管理永平粮储,时军兴旁午,征发绎骚,公善为调剂,左辅重地,屹若长城。适小人鲜耻,为逆珰建祠。卢龙道臣,耿公如杞,以崛强贾祸,大小臣工莫不风靡。祠成,强公题额。公伪称垣圮伤臂,拜疏请告,坚卧不起。值怀宗御宇,始出视事。其守正不阿如此。
戊辰,改元崇祯。命修宣德旧政,精择群臣廉干者为诸剧郡太守。公在选中,出为松江知府。松多世家巨族,赘视官长,鱼视小民。公甫下车,即申厉禁,不避权贵,奉三尺以从事,终公之任,无敢犯者。其不畏强御如此。
松赋役甲天下,民困莫支。公稽核历代钱粮加增始末,搜讨备详,载诸郡乘,犹自以不能奏减为恨。所属上海,地瘠民贫,役繁费重,大为民害。前顾光禄捐置义田,仅给华、青两县,独上海有向隅之泣。公于崇祯七年将历年节省浮费,并积储备赈之需;又自捐赏俸,共得银八千九百八两七钱八分零,发上海县,买田二千八百亩,取租赡役,迄今攸赖。至于宣扬教化,士风丕振,积储赈济,岁不苦饥。筑塘则海若效灵,禁奸则萑苻绝迹。历俸十四年,屡举卓异,竟以强项逮问。幸遘圣明,乃奉特旨昭雪。寻持外宪督漕,而飞挽先期。超擢内台佐宪,而奸贪落胆。诸所条奏,无不允行。再奉特旨,以原官兼大学士,入阁办事。三辞不允,然后拜命。
时逆贼蹂躏秦晋,畿辅震惊,大势已不可为。公感恩知,披陈剀激。上每优礼答之。又奉特旨,晋官户兵二部尚书兼大学士,如故总督漕运,屯田练兵,驻扎淮安。欲修永乐故事,辅皇太子,镇抚旧京,中有阻者,竟不果行。三月十九日,城陷,公即自缢阁中,为从役解救,扶出东长安门。遇贼,拥至伪将军刘宗敏处,与皇太子同锢一室。伪丞相牛金星等逼公草诏,公大骂不屈,备极拷掠,死而复甦者数次。贼后挟皇太子出关追吴师。贼败溃,传皇太子薨于乱军,公遂绝粒七日,扼吭而死。公当虞渊日沉,岂不能捐生殉义?维时东宫尚陷贼手,大臣以未死之身徐图观变,良有苦心。及乎国事全非,一线无望,同归一死,以尽臣心,成败利钝,非所计也。
忆戊寅、己卯之间,余承乏南雍,公以名太守久次不迁。闻贼张献忠陷谷城,趋入公第,搜得锢封者数十椟,疑为宝货。亟悉启之,皆经史典籍。献忠大惊,询知公家,深为叹服。及伪降就抚,即踞公第为馆舍,遇公兄弟子侄加礼,且云:“使天下官员尽如公清,献忠辈何苦作贼耶!”献忠再叛,已举火焚劫,特导公之宗族臧获出城避难,冒称公之亲识,因而幸免者千余人。闻李自成初得公,抗节不屈,怒而肆毒。后知为公,即释归馆。令诸降者说公,公哂而不答。又朝夕遣人监视。及见公死,复畀公棺。浙商李廷献,豪侠尚义,谓公纪纲,曰:“是何堪以辱乃公,宜速弃去。”乃醵金置棺殓焉。
公操严一介,自奉甚薄,然乐善好施,凡疏而贤、亲而贫者,推解不厌。治事之暇,与诸名士讲道论文,一经奖拔,必登科第,且履蹈忠孝,蔚为名儒。四方之士,负笈执经者趾相错;襄西夫子,远近咸宗焉。公之为人,有申屠嘉之直谅,卢怀慎之清操,姚崇之担当,范仲淹之慷慨。为相于国势凌替之余,又如文天祥。未及施张,赍志以没。呜呼!其可悲也已。公之懿行,难以枚举,谨摭其生平大节可为后世师法者传焉。
[附录之文,见诸三峡论坛年第2期《南明大学士文安之佚文辑考》(湖北恩施籍何荣誉、姚丫辑),其辑考文中又云:“本文应作于顺治二年()二月左右。传首曰‘余当甲申之变,伏处田间’,又云方公卒‘越一载’,其子来求传。据《明史》卷二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方岳贡传载,岳贡死于崇祯十七年()二月。《明史》载,(崇祯十七年)‘四月朔日与瑜并释。十二日,贼既杀陈演等,令监守者并杀二人,监守者奉以缳,二人并缢死’。又据民国《谷城县志稿》卷五《宦绩》方岳贡传,谓崇祯十七年二月,‘岳贡旋不食死’。”]
《文安之研究》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