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驿有ldquo亲人rdquo

文学是关照时代的一种光,这种光的明亮和温暖总会投射到时代的各个角落,而文学之上是这个时代至高的国家意志和国家行动,这场人类史上最为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刷新的不仅仅是十四亿人奔小康的人类史无前例的纪录,更是一个国家磅礴气势和辽阔情怀的世纪风采。2020年11月3日,在中国作协组织的2020“中国一日?美好小康——中国作家在行动”全国作家联动大型文学主题实践活动中,我作为中国化工作家参加此项活动,来到陕西延安文安驿镇的几个村子里,见证和亲历那些曾经被贫穷困扰了的几代人,在步入小康社会前夕的喜悦与收获。今天,他们已经准备好了,他们以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即将跨入人类史上一个国度整体性步入的小康生活。11月3日,我看到一面旗帜,旗帜上写着精准扶贫在人类社会中,贫穷是一个延续了数千年的一块痛,在非洲、在亚洲、在欧洲,在有人的每一个地方,这个痛一直触及着关乎我们生命的敏感点。在漫长的人类文明进程中,脱贫已然是唯一主题,只有脱贫了,人才有可能过上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陕西延长石油,在这起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中,以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灼灼可见的温暖感在自己的帮扶村,与他们同命运共呼吸。2012年,集团公司成立“两联一包”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落实集团机关、油田公司等11个单位帮扶任务。特别是2015年6月以来,各单位陆续选派扶贫干部进驻帮扶村,其中集团公司与所属六家二级单位组成延川县省级“两联一包”扶贫团,对延川县一镇一街道办7个行政村进行对口帮扶。这里是陕西延安文安驿镇的上驿村、封家湾村、高家圪图村、马家坪村、禹居村、下驿村、马家店村。这些村子早在几年前就迎来了它们的帮扶单位延长石油及下属的炼化公司、榆能化公司、矿业公司、销售公司、勘探公司、管道公司等7个单位,和来自延长石油各单位的19名帮扶干部,从此这些单位和这些村子结下了深情厚谊,这些村民和帮扶干部过上了一家人的日子。在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役中,党是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上写着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在这面旗帜指引的方向中,不管是文安驿镇的七个村子,还是帮扶单位和干部,几年来为了战胜贫穷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各种困苦,而一道同甘共苦、攻坚克难。进驻文安驿,扑下身子投进去。延长石油的19名帮扶干部为扶贫工作的一声承诺,他们一去就是几多春秋栉风沐雨,一心一意躬身而为。在采访中几名扶贫干部都这样说到,扶不起来决不收兵!人若动心,草木有情。在扶贫的日子里,他们的名字和贫困户的名字捆绑在一起,他们的情感和智慧几近全部地投注于自己帮扶的村子。平日里的企业工作能手,如今转换角色,干起了与自己日常工作毫不相关的扶贫工作,这个具有历练和考验的工作,让他们在成长中学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扶贫工作伊始,工作组首先确定了“党建引领、文化聚力、产业支撑、精准扶贫”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工作融合、责任融合、目标融合的“三个融合”与帮扶村形成任务共担机制。将在石油战线上埋头苦干的工作精神转移到这次脱贫攻坚的工作中。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如同石油开采,需要大量的思考性工作介入。由此,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扶贫效果,关键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抓重点、解难点、把握着力点。延长石油集团坚持从完善制度机制入手,立体化探索建立两项机制,将干部职工群众思想凝聚到脱贫攻坚中来。制定帮扶工作总体方案和年度计划,坚持每日驻村帮扶、每月工作报告、每季联席会议、每年考核表彰,不定期明察暗访,有力推动帮扶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积极与省市县扶贫办、省国资委和地方政府对接,建立与参扶单位、地方政府的协调机制,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桥梁纽带作用,实施精准扶贫、产业项目建设月度上报机制,有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他们和他们融为一体,我们面对的敌人是贫穷。当人的力量和智慧聚集在一起的时候,草木也会为之动情。那些,被置入扶贫春秋中的草木似乎多了蓬勃生机,多了向上的力量。扶贫就是草木的阳光雨露,就是他们提供的肥沃土壤。为实现“智志”双扶,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延长石油集团突出种植、养殖技术培训,陆续组织农业技术培训2000余人次。同时,各参扶单位驻村工作队主动将精神文明扶贫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帮助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场地,积极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扭秧歌、拔河等文体活动,定期评比“乡贤”、“五好家庭”、“脱贫致富带头人”等典范,潜移默化改变贫困群众不良习俗和落后观念,立志拔掉穷苦根。文安驿是一个典型的陕北小镇,群山连绵中一直保存着原生态的乡村情感。故园,这个被多少人牵挂的情感出发地,正在温暖的阳光下创造安详而美好的生活意义。如今文安驿人可以直起腰板重新定义自己的生活,可以让“穷”这个在特定的环境中包含苦难的代名词,正在文安驿镇的七个村子逐渐归于历史,归于这个时代的记忆。11月3日,我来到扶贫产业基地,基地是一条通往富裕的路径对于七个村不少的贫困户来说,能够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发展一项产业,提高收入尽快脱贫,那是他们在这个村子生活了数十年的愿望。有一句话这些年在网上比较流行:贫穷限制了想象。而在文安驿镇的几个村子里,这句话并没有流行开来,因为他们的想象并没有被贫穷所限,在帮扶干部的指导下,他们的想象力和劳动力得到了更大可能的开掘。而事实是我们的想象正在这个新时代特有的感召力和活力中变为现实。当工作重心被一再确立,激发和呈现的工作动力正以蓬勃的势头汇聚能量,而一发不可收拾地为文安驿的脱贫攻坚增加了强大的战斗力中。“两联一包”的各单位投入的2917万元的扶贫资金有序而到,文安驿镇的7个帮扶村迅速建成167座大棚拱棚,200亩畜草基地,300亩黄花基地,120亩花椒园,160亩葡萄园,100亩桃李园,牛羊养殖场地,纯净水厂和千头野玫香猪养殖基地等,形成了“以草定畜、以圈置肥、以花促游、以棚富民、以购代扶”的循环经济和产供销一体帮扶特色。切实提升了贫困户家庭收入,振兴了帮扶村集体经济。今年截止10月底,帮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23万元,预计年底可达800万元以上,使延长石油帮扶产业项目成为贫困群众的“摇钱树”,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聚宝盆”。任何产品都有可能存在滞销的问题,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延长石油“两联一包”扶贫团按照延安市和延川县脱贫攻坚指挥部要求,在集团公司帮扶的上驿村设立了20平米的消费扶贫专柜,将延长石油“两联一包”各单位的小米、杂粮、猪羊肉、西瓜、小瓜、土豆粉条、茶叶等扶贫产品展列在消费扶贫专柜。目前各单位上柜农产品已有20余种,通过进一步向延长石油各单位宣传,今年10月份设立以来,不到一个月已累计销售农产品533578.9元。延长石油扶贫挂职延川县副县长的惠涛这样评价文安驿的扶贫工作,他说延长石油在文安驿帮扶6年时间了,先后来了70名干部为延川县的脱贫事业中做着贡献。在养猪、养羊、黄花、大棚、花椒等产业建设中,所有村民都是受益者,并依托产业发展,现在7个村288户835人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年均收入由原来的2400元提高到20000元,全部实现了脱贫,摘掉了穷帽子!致富的路径是一条各种产业基地夯实的一条康庄大道,文安驿人在这条道上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在抵达自己的幸福生活。11月3日,我走访脱贫户,他们道出一声亲人,已是泣不成声在走访的几户脱贫户家中,脱贫户如数家珍地讲出扶贫干部的一个个扶贫故事,他们的情感共同点似乎交集在“胜似亲人”的这句话上,当感激的话语一次次触及到我的内心时,我却看到了他们情不自禁地流下的眼泪和泣不成声的样子。马青亮是文安驿镇上驿村担任第一书记,在这里一干就是五年。2017年底,当村里人听到马青亮第一书记任期已满,他们找到正在调研两联一包工作的延长石油集团相关负责领导,请求马青亮继续留任。领导当场表态,让马青亮继续到村任职。在马青亮的工作笔记中我看到了这样一段:“驻村干部要静得下心来,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吃的了苦;扎的进群众,干得了事。把扶贫工作确确实实做到群众的心坎上”。陈志强是榆能化公司派驻的扶贫干部,在5年的扶贫工作中,他把村里当第二个家,大家记不住他的全名,亲切地称他为小陈。脱贫户张新明说起自家这几年生活的大变样,他特别要感谢“小陈”的帮扶。他说前几天晚上大棚里的西红柿生病了,打电话求助小陈,小陈连夜带着药赶过来帮他,两个人一直干到凌晨才忙完。小陈是一名有文化的帮扶干部,村里人常常找他辅导孩子作业、检修电路电器、交话费、查天气等等。久而久之,小陈好像成了家里人,只要谁有点什么事,就会想到小陈。胜似亲人。这种久违的情感在11月3日的各个扶贫点油然而发,他们把对党和政府、对帮扶单位和扶贫干部的真挚情感,以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出来,那就是给帮扶干部送一颗南瓜、给一把蔬菜等,当帮扶干部全部拒绝接受任何东西后,他们只能在面对我们的采访时发自肺腑地说出胜似亲人这句包含着脱贫户深情的话语。在鲍秀梅家采访时,当聊到包扶干部帮助她时,她多次哽咽地说,以前没有住的房子,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天拼命干活挣不到钱,活得实在太难。我怎么也想不到,今天我竟然能住到宽敞的楼房里。国家规定贫困户一年收入不能低于5000元,2019年年底我在镇区的务工费、慰问费、福利分红等一个月竟然拿到7000多元。今天的好日子全靠党的好政策和延长石油的这些扶贫好干部,让我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她说扶贫干部马青亮的妻子很早就加了她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anzx.com/wany/8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