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郑州1月10日消息(记者彭华杨波)“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河南民生交出怎样的答卷?
民生服务是“放管服”改革中的一把尺子。据悉,近年来,河南围绕“放管服”,加速推动“管理员”向“服务员”转变。其中,人社部门实现18个事项“跨省通办”,个社保事项“全省通办”,96个事项“掌上办”,个事项全程网办。这些数字背后,有关部门都有哪些探索?群众办理业务有什么新变化、新感受?记者探访了河南部分人社服务窗口,找寻答案。
业务终端进企业“见章盖章”流程不见
“人社部门的‘打包办’业务开通后,给我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捷。现在,我们的参保业务,基本上都能及时办理。特别是业务终端进企业,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企业部分财务支出,也减少了企业人员跑趟的次数,释放了人力。”近日,记者来到鹤壁人社服务大厅。前来办理退休审批业务的天海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孙志勇谈到企业参停保业务,感触颇深。
孙志勇介绍,以前办理这些业务有的甚至要跑三四趟,还要提供各种材料。现在有了数字证书后特别方便,线上就能完成业务办理。
在服务大厅办完灵活就业参保和异地养老转移的居民窦粒源告诉记者,他亲戚以前办理过类似业务,跑了两三趟才办成。现在服务大厅推出了“打包办”业务,两项业务一起办理,一趟就办完了,非常方便,“‘打包办’业务给我省了很多事。”
鹤壁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员杨奇峰告诉记者,之前,相关人员来大厅办理此类业务,要携带很多资料,还需排队。随着“快速通办”业务的开展,不管是企业还是机关事业单位都可以免费申领网厅数字证书,在网上就可以直接办理参保业务,不需要再到现场面对面办理。
去年以来,全省人社系统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推进关联事项“打包办”、高频事项提速办、所有事项简便办。根据企业和群众的办事需求,将流程相似、材料相近、结果关联的86个人社服务事项进行整合。整合后,企业和群众只需通过线下“一个窗口”或线上“一个平台”,提交“一套材料”,就能“一次办理”几个甚至十几个事项。
记者从人社窗口了解到,退休人员办理退休申报业务,只需足额缴纳社保费用后提交申报资料即可。业务科室统一审核完成后,直接把相关手续转递至前台受理岗。受理岗工作人员收到名单后,通过业务系统推送业务。业务办结后,退休工资直接发放到退休人员社保卡上。
据杨奇峰介绍,以前群众申报工伤待遇要带资料跑几个部门。现在群众直接带资料到工伤科申报,工伤科审核通过后转交前台受理,受理直接推送至相关业务科室经办审核,办结后进行结算。群众不用再跑多个地方递交材料,在服务大厅就可一次性办结所有业务。
对此新变化,鹤壁市社保中心受理岗工作人员杨亚腾感触更深。她说,之前办理一项参保业务,从受理到办结,需要一到两个工作日的时间。现在通过网上数据服务,最快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就可以办理完成。
民生事项“打包办”实现材料、流程做减法,服务做加法
记者在梳理中发现一些新变化。过去,办理工伤保险结算,申报人员要先提前准备相关材料到工伤科申报,经过备案、登记、申报、经办、结算等五项流程,涉及至少三个部门。现在,申报人员只需携带相关资料到工伤科申报即可,后续业务由工伤科受理审核后,内部打包办理。
办理企业职工参保,过去需要企业提供职工劳务合同、参保人身份证复印件、经办人身份证,填写参保申请表加盖公章到参保科面对面办理。现在,企业通过网上数据服务可以直接申报办理,无需提供附件;灵活就业参保现在只需携带身份证或社保卡即可申请办理,也可以直接通过河南省社会保障网上服务平台申请办理。
鹤壁市人社局行政审批监督科科长周福俊表示,鹤壁市在落实“人社服务快办行动”中,集中把材料减下来、流程动起来、空间“颗粒”压缩,让大数据网上“跨坎”,企业、居民“少跑路”“一次办”、“下楼办”,逐步实现鹤壁人社便民服务“十五分钟生活圈”。
据悉,鹤壁市“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共取消证明材料6项、公共服务事项申报材料43件;压时人社系统政务服务项中,即办件达到项,占整个服务事项的63.25%。
打通异地通道告别“两地折腾”
“许昌市外来企业和就业人员基数比较大,‘全省通办’启动之前,不仅省内异地参保的单位和个人办理社保业务需要‘往返跑’,经办机构之间也需要邮寄转移信息,时间跨度长,且不能及时查询办理结果,费时费力。”许昌市社会养老保险中心主任张民生告诉记者。
据悉,河南新社保系统上线后,“清事项、减材料、压时限”,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全省一盘棋,实施“全省通办”,是河南人社系统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
河南育才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员工燕竟男告诉记者,她办理的是单位员工的养老业务,这个业务暂时无法网上办理,只能来社保大厅办理。“以前也办理过这项业务,现在办理地比较快,程序简单多了。”
据燕竟男介绍,因公司是一个劳务代表机构,服务的单位比较分散,职工参保的人员较多,流动性较大,在全省各地都有参保人员,有一些员工的参保地和工作地不同。特别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经常要到许昌及许昌各县办理业务。“全省通办”开通后,免去了他们来回奔波的辛苦,单位节省了支出,效率也大幅度提升。
居民云国松表示,他准备办理个人养老保险。因为不是许昌户口,之前没办法在此办理养老保险。现在了解到,可以“全省通办”,异地办理养老保险,只要本人带着身份证就可以直接办理。
探访中,记者在许昌市不少银行大厅见到了社银一体化服务窗口。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大堂经理赵莹告诉记者,居民银行社保一体化窗口办理业务,只需身份证就可以。“周边来办理新增、中断、失业的居民比较多,附近的居民和单位有新增业务或者中断关系业务都可以在我们网点就近办,不用跑到市民之家。守着家门口,办事比较方便。”赵莹称说。
许昌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马杨告诉记者,“全省通办”为他们落实提升引进人才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通道。目前,已为名高层次人才、22名家属办理了社保参保接续工作,解决了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
许昌市社会养老保险中心主任张民生告诉记者,目前,许昌市已实现项社保业务“全省通办”,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实现了“跨省通办”;社银一体化服务窗口可以办理养老、工伤、失业等项社保业务。目前。许昌市8.5万外籍就业创业人员在全市各级社保经办大厅和60家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均可无差别办理社保业务。
“一网通办”跑出“加速度”
河南人社厅数据显示,目前,全省人社部门行政职权下放调整至25项,减少68.4%;行政许可从13项减少到6项,减少53.9%;取消证明材料项;政务服务事项时限平均压缩70%;行政许可办理时限压缩95%,其中,63%实现现场即办,省本级个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力求政务服务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民生实事打包办、高频事项提速办、所有事项简便办、异地事项跨省通办、特殊情况上门办、服务下沉就近办。”河南省人社厅法规处处长张文安说。
目前,河南数字人社逐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增强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能力,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为跨地区、跨部门、跨业务“一网一窗通办”和“打包快办”打通了便民服务新气象新作为,释放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