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李张的传说刘梅
古洼文安自古就是钟灵毓秀之地,人才倍出。在文安县城北行十几里有一溜村庄,俗称八张各庄。由于人员的迁移和村庄的不断重组,时至今日只剩下巩、寇、后、魏、李、大,六个了。魏张各庄在最东边,是个一千多人的小村子,许多年来,这村很少有外姓人家。并且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魏氏祖先在永乐年间迁徙到这里,在这里生息繁衍。第十世孙中,有个叫魏绍芳的,家中特别穷,仅靠母亲纺线缝补艰难度日,虽然这样,还是口里存肚里攒供他读书,这样一来真的是食不果腹了。一天小绍芳回家对母亲说:“在学堂人家都吃馍,什么时候咱家也吃回馍啊?”母亲听了心里酸酸的,但还是答应了他。晚上母亲把粥熬的比往日稠些,装进盆里放在院里,第二天早晨那粥已成了坨,母亲把粥坨用刀切成块,用筷子插好,就叫醒了儿子,儿子看到“馍”非常高兴,举着馍上学去了,母亲却哭了。由于读书异常艰难,小绍芳更加刻苦努力。每天晚上都在先生处学到很晚才回家。每天先生送他出门都会隐约看到在他肩上有两只小红灯笼随他而行。先生暗想,这孩子以后肯定前途无量,从此先生对他格外用心栽培。
一天先生突然发现他肩上的小灯笼不见了,忙把他叫进屋里问道:“这两天你都做了什么事?”小绍芳一脸懵懂“没做什么呀,”先生说:“你仔细想想,做了什么不德之事,”小绍芳想了又想道:“寇张各庄有一人家因媳妇连着生了仨闺女要休掉,求我帮忙写的休书。”听完先生虎着脸厉声道:“我限你两天之内把休书要回撕掉,不然小心我板子的厉害。”小绍芳回家后冥思苦想,来到哪人家说:“你家的休书我写错一个字,不改过来不顶用的。”那家人听了赶快拿出来休书,备好笔墨。小绍芳拿过休书几把撕碎扬长而去。夜里小红灯笼又亮了。
小绍芳渐渐长成了翩翩公子。随着学识修养的不断增加更加谈吐不凡,为了考取功名依然是三五更的工夫。在一个初冬的夜晚,绍芳在灯下苦读经书,几声闷雷在天空响起,他有些纳闷。可雷声越来越近了,突然窗户一亮,一个巨大的火球钻进屋里,滚到桌下。他还没来得及细看,紧跟着一声炸雷在窗户上响起,随即雷声一声比一声强烈,闪电一道比一道刺眼,电闪雷鸣在房子周围肆虐的狂吼着。
过了一会儿雷声渐渐远去,他急忙俯下身子寻找那火球,见那火球从他的旧棉袍前大襟底下弹跳而出,在地上打了个滚,竟变成一个半人高,浑身黑毛的大马猴。它俯身跪地,口吐人言:“多谢道台大人的救命之恩。”这可把魏绍芳弄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惊悸的问:“你,你到底是个什么东西?”马猴回道:“我在仙界得罪了雷公电母,他们在追杀我,我无处躲藏才冒犯大人,请大人海涵。”魏绍芳道:“那你怎么称呼我道台大人呢?我分明就是一个穷学生啊。”
马猴回到:“大人,日后必然高中。我寻遍此地,只有大人的运势能震慑雷公电母,护我平安,救命之恩必当厚报。”说完又变成一个火球飞快的消失了。
大比之年,天下举子摩拳擦掌,十年苦读只为今朝。皇天不负苦心人,魏绍芳果然高中。被派到一个很远的地方任职。这一日带着家眷弃陆登舟航行在茫茫大海。本来晴朗朗的天空突然就狂风大作,骤雨倾盆,船在海面上就像一片树叶被推来荡去。
魏绍芳望着翻卷的浪涛暗自叫苦,想自己十年寒窗好不容易出人头地却遇此大难,可惜当年那只马猴还叫自己道台大人呢,今天保命都怕是难上加难了,想到此不由仰天长叹。奇迹出现了,在他仰头之际突然发现那只马猴就蹲在高高的桅杆上。
更奇怪的是在他发现马猴之际,风停了,雨住了,海面平静无波。那只马猴顺着桅杆滑下来,倒身下拜:“大人受惊了。”魏绍芳赶忙扶起马猴。马猴说:“大人此去路途遥远,再有难处只要呼我三声,我即刻现身保你平安。只是仕途多险,大人要懂得急流勇退,官高不可越过三品,否则有性命之忧。望大人珍重。”说完马猴竟消失了。魏绍芳找遍船上的角角落落再也没有马猴的影子。
此后,魏绍芳的仕途真如马猴所料。康熙三十七年,已官至两广兵备道。正三副二的品级已相当显赫,可入朝参议国事。可他却辞官了,回到家乡苏桥镇过起了平民百姓的日子,后来他的儿子也只是做过山东邺县的县令,也许是他们都懂得了“高处不胜寒”吧
许多年以后的一个春天,两辆满载祭品的马车停在魏氏坟茔前,随后一行人来到魏绍芳的墓前摆好干鲜果品祭拜行礼。人们不明所以,又不好阻拦就请到家中动问缘由。原来离此四十多里外有个村子叫小长田,村里魏姓家族修祠堂,雕梁画栋,飞檐斗脊,气势恢宏。结果对门马家就看出了门道。在古代官阶等级非常严明,平民百姓即使富可敌国很多建筑样式和布局都不能和达官显贵相比。魏家就犯了这错误。为了显示自家的财富和威严把祠堂每个飞檐上都镶嵌着一溜小兽,而这些就犯了官家禁忌。没有功名这些小兽是绝对不能安的。
马家因此把魏家告到县衙。县官亲自到场勘查,果然不合例制。勒令十天内拆除。对门马家看已达到自己的目的十分高兴,把县令请到自己家里奉承一凡,摆下酒菜殷勤招待。魏家则愁眉不展,拆掉祠堂损失金银倒在其次,主要是憋气窝火,不单丢了面子还会落下话柄。可怎么办呢?其中有一个人说:“县太爷身边的井师爷是我的一个朋友,不如请他在县太爷面前美言几句,或许还有转机。”县太爷在马家酒足饭饱打道回府。
这人见朋友跟在县太爷的轿后,忙招呼朋友,说明来意。朋友沉思良久,说:“你家的祠堂确实违背例制,太爷面前我也没法说话,不如我给你出个主意吧。”这人听了十分高兴忙问什么主意,朋友沉思了一会儿说:“此去正西四十里,道台尊前认宗亲。”说完匆忙追赶县太爷去了。这人回到族人面前说明缘由,大家一商量才有了道台爷坟前认祖这一幕。
魏李张的族人听完起始缘由,觉得这事有利无害,既帮助了别人也兴旺了自己的家族,更何况五百年前本来就去一家。于是小长田的魏氏族人拜了家祠堂,认了祖宗。请了道台爷的画像回到小长田。
几天后,县太爷在师爷的怂恿下又来到小长田查看,在魏氏祠堂,道台爷的画像端端正正的挂在祖宗牌位上,县太爷也无话可说了。
时至今日,两个魏氏家族真的做到了同祖同宗,每逢年节或祭奠祖先到日子,他们会互相拜祭彼此的祠堂,而小长田总是称呼魏李张的来人是“家里人。”
几百年过去了,这个传说仍被人们津津乐道。魏氏族人小心谨慎的收藏着魏绍芳的很多东西。说起来还有个小插曲。因为很多当年的物件、文稿因年代久远已经破损,为了把最真实的东西留下来,决定拍下照片以飨后人。
当年的物质交通没有现在发达,一个魏氏族人在骑摩托车去买胶卷的路上出了事故,醒来之医院里。几百年来魏氏族人就这样不记个人得失的保护着他们的传说,维护着他们的荣耀,传承着祖先勤奋好学的精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