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转发文安夜听
会给您带来好运
——冯秉顼——
想起了苏桥“大众饭店”
冯秉顼
为防控疫情,宅在家中一个多月了。每天柴米油盐,研究吃喝,但由于活动量小,多好的东西,吃起来都没滋没味。这时我不仅想起了过去苏桥街上的“大众饭店”。
这家饭店的经营之道,走的是平民路线,面对老百姓,做的饭菜可好吃了。没有山珍海味之类的豪门盛宴,而是美味可口的大众菜肴。出出进进的多为庄户人家,工薪阶层,三五人小聚,点上几碟物美价廉的小菜,几两小酒一喝,挥箸举杯,很是惬意,那个美劲儿就别提了。饭店开了好多年,生意一直很红火。他们做的菜,色香味湛称一绝。吃后还想吃,物质精神双享受。
我们家离苏桥三里地,从小最高兴的事儿是和爷爷赶苏桥集。买上几本小人书,然后和爷爷到饭店,美美的餐上一顿。爷爷对吃喝可不外行,他老人家本身是红白案厨子。苑口冯家历代出两“子”,既厨子和戏子。他跟我说:“吃在苏桥,死在杨庄。”就是说苏桥讲究吃,杨庄棺材做的好。大众饭店站灶的师傅姓陶,和我爷爷很熟,总是笑迷迷的,给人一种亲切感。进门后,我们也不要别的,一碟小菜,两碗肉丝烩饼,二两老白干。爷爷边吃边饮,我是只管低头吃,吃饱喝足后,我们爷俩儿就高高兴兴回家了。出苏桥西街口,走在千里堤上,爷爷说:有句歇后语叫做“张飞吃豆芽一一小菜一碟”。这家饭店在清朝就叫“小菜一碟”,现在的名字是后来改的。一拉开话匣子,他老人家就收不住,说着还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是清代苏桥有一个姓蔡的在朝当太监,这个人菜做的好,特别是烩豆腐,别人做不上来。皇上他妈就爱吃这道菜,顿顿离不了。皇上是个孝子,看着皇太后高兴,心里这个乐呀,于是就赐蔡太监“蔡一蝶”的雅号。后来蔡太监的后人们在苏桥街开饭店,就逐渐演化成了“小菜一碟”。
岁月悠悠,转眼过去好几十年了。至今一想起苏桥“大众饭店”,我还是那么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冯秉顼,学者、作家,年6月出生于河北省文安县。出版专著27部,多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发表于全国各级报刊。
文安夜听珈蓝夜读陪您美好时光文安老故事
六十花甲子的传说杨六郎兜土建广陵城万家楼的传说
“漏”的故事
狼虎庙的故事
饺子粥的来历
邢娘娘与文安的棒子饼子
叩里庙的传说
神龙佑滩里
袁郭的来历
龙街的传说
鞭打芦花的传说
黑牛口的传说
老井的传说
柏木桥的传说
岳飞夜宿岳村
燕王扫北的传说
大柳河的传说
六郎道的传说
前许后许河西店的故事
打瓜的传说
养龙滩的传说
甜井洼的故事
抢烧头柱香的故事
穷乡取士
渔村选妃
玉兔的传说
张太学艺
孟庆元的故事
扁鹊的传说
鲶鱼泊的传说
文安老故事点击播放
珈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