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县实行ldquo三个五rdqu

年以来,文安县坚持以项目引进为动力源、以审批改革为突破口、以园区建设为主战场,全面开展招商引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园区改革,打造了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域内项目建设量增质优,签约项目数比年增长%,以天环冷链、泰华远大为代表的一批高质量产业全部投产达效。

一、以项目引进为动力源,实施“五个引进”开启全民招商热潮

一是注重引进利好信息。文安县从“等客上门”向“主动出击”转变,动员社会各界广泛收集项目信息、总部信息、资金信息、人才信息,以及重大规划战略调整、重大政策调整和重大民生项目布局等各类信息。为鼓励各方的积极性,制定出台了专门的激励奖励政策,凡提供有效信息的单位或个人,经审议认定即给予1万元现金奖励。二是注重引进立县项目。重点引进重大交通、能源水利、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工程项目,以及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为支持重点项目落户,对新落户项目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额给予最高万元的奖励,且项目投产运营后,符合投资和纳税强度要求的,对引进的中介机构和自然人给予最高万元的奖励。三是注重引进总部经济。重点引进世界强、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大型民企集团新设立的总部或区域总部,以及新注册的技术服务、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研发机构、区域性总部。新设立并注册的总部企业,在1年内正常有序开展业务,产生税收对本级财政贡献万元以上的,按比例予以奖励。四是注重引进发展资金。出台了《文安县增收聚财工作方案》,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全力争取上级下达的各类财政资金和债券资金,争取符合政府规划的公益性基础设施社会资金,以及通过国有企业融资平台融资低于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中长期社会资本和社会类资金。完成年初下达资金引入任务的,对引进单位或非公职人员按照相应比例进行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五是注重引进专业人才。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型人才,每年在文安工作累计30天以上的,按照每年5万元的标准发放交通及生活补贴,符合政策且在县域内买房安家的,给予50万元购房补贴;对于带技术来文安创业的领军型人才,相关技术在县域范围内实现成果转化且广泛应用的,给予最高万元的技术研发资金奖励;对于相关实验室在县域范围内设立并投入使用的,给予最高0万元的扶持资金奖励。

二、以审批改革为突破口,推行“五个创新”优化项目服务机制

一是推行“两个不见面”审批改革。“让项目入驻与审批部门不见面”,对引进的域外项目、域内企业投资项目自签约之日起,指定一名县领导或一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该项目的“代办员”,有效发挥“人熟事清”的优势,全程负责项目入驻后所有手续的办理事宜,确保项目主体不进一扇门、不推一扇窗、不跑一次腿。“让项目入驻与群众不见面”,自项目启动之日起,园区、乡镇负责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征地、拆迁、信访等阻工问题,确保企业专心致志搞建设,集中精力抓经营。二是推行“模拟审批”改革。对于项目主体明确,已取得合法主体资格,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取得用地手续但预计1个年度内能取得用地手续,且经过县级审定的项目,可实行模拟审批。各审批职能部门视同该主体已取得土地,对报送资料进行实质性审批审查,并出具模拟审批意见。供地手续完成后,由各部门对模拟审批意见进行补充完善,出具正式审批文件,提升审批效率50%以上。三是推行“先建后验”改革。当项目方具备工商营业执照、备案证、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审定的规划设计方案、环境影响评价初审意见、施工图设计审查合格书6项基础资料后,由乡镇、园区初审,与企业共同向县级提出申请,出具受理通知书,纳入“先建后验”项目库。企业按照相关单位设定的准入条件、建设标准和相关要求作出承诺,限期补办相关审批手续,经县级审核备案后出具施工通知单,项目方即可先行开工建设。四是推行“实名制审批”改革。全面实行实名制审批,将工程建设审批包括事项落实到审批环节的具体单位和人员,对工程建设项目全链条事项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并对窗口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行政审批工作进行督查督办。五是推行“优胜劣汰”改革。出台了《文安县推动传统产业“两高”发展实施方案》,建立动态考核机制,全部企业划分ABC三个等级,实行动态分类管理。A类企业:除环保、安全生产、投诉举报和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检查以外,县级免检。B类企业:年度县级同一类别执法检查,不超过两次,发现问题帮扶整改到位。C类企业:规范执法检查,对环保、安全生产、税务等相关要求不达标的企业,全部列入台账,逐一制定整改提升方案,整改仍不达标的,依法依规予以关停取缔。

三、以园区建设为主战场,采取“五项举措”全力推进开发区改革

一是实行错位发展。文安经济开发区实行“一区三园”管理模式,根据发展定位、产业层次、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环境容量,坚持错位发展的思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新格局。其中,智能装备产业园重点发展产城融合康养医疗、电子信息产业,现代家居产业园与东都新兴产业园资源整合,重点发展装配式住宅、被动式住宅、新型建材产业,新桥环保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产业。二是实行抱团发展。积极探索园区与乡镇抱团发展新模式,投资和税收分享由原来的10年期改为长期,引导域内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和域外重点产业项目全部进区入园。目前文安经济开发区与小务农场、黄甫农场、左柳滩德等乡镇已协商确定托管扩区范围,为传统产业进园区奠定基础。三是实行腾笼换鸟。出台了《文安县园区闲置低效土地清理工作方案》,开展了拉网式实地排查,全面查清相关项目用地情况,进行分类统计,逐宗建立清理档案。对低效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采取或租、或售、或合作的方式腾退原有项目,将“项目等地”变为“地等项目”。目前,文安经济开发区累计腾退项目9个、腾退土地亩,引进14个项目租赁闲置厂房亩。四是实行要素倾斜。土地资源向园区倾斜,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整合全县土地资源,盘活存量土地,用好增减挂钩,统筹调剂园区使用。基础设施向园区倾斜,优先启动实施园区内水、电、路、讯等基础建设,切实增强文安经济开发区的综合竞争力和项目承载力。五是实行薪酬改革。出台了《河北文安经济开发区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推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把业绩与薪酬挂钩,实行岗位公开、择岗自愿、竞争上岗、公开招聘,让能者上、庸者下,真正以项目论英雄、以实绩论奖惩,全面激活园区内生动力,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坚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全面推动人才向园区聚集,招商投资促进局、人力资源局、规划建设局等部门专业技能人才占比达到了50%以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anzx.com/waxw/10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