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综合广播7月6日起播出ldqu

★前言★

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

追寻人民领袖的初心;

记录梁家河翻天覆地的变化,

激发砥砺前行的信心。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

7月6日起

每天早间8:30-9:00

AM/FM.6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安徽之声)

将连续推出12集大型广播纪实文学

《梁家河》

一天一集

敬请收听

★不仅能看,而且能听!★

北纬36.8°,

陕北黄土高原上,

有一个小小村落,

名叫梁家河!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习近平

年,15岁的习近平下乡来到梁家河成为一名知青,度过7年的青春岁月。习近平曾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年时的习近平(图片来源:新华网)

离开梁家河40多年来,习近平先后四次给梁家河村回信表达惦念之情,也曾亲自回去看望陕北的乡亲们。

纪实文学《梁家河》全书10余万字,40幅图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回梁家河的生动场景及40多年来对梁家河乡亲们的绵绵深情和关心牵挂;第二部分讲述了他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等发展生产的为民情怀以及刻苦学习、不忘修身的励志故事,让读者深刻认识到青年习近平是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在窑洞里读书求知、汲取精神力量,在实干中逐步树立“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理想信念;第三部分讲述了当年与习近平交往中的小伙伴们获得了哪些人生大学问,进而提升了他们的人生境界,影响了他们的人生道路;第四部分通过梁家河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乡亲们的幸福生活,为读者展现了梁家河村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用声音回顾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人生第一步”。由央广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苏扬、黎春倾情播讲,用优美的声音和专业的制作,呈现精彩的“有声版”《梁家河》。

在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中,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生活,记录梁家河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这个叫做梁家河的小村庄里,习近平经历了他人生中的很多“第一次”。

视频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电视中心;视频时长:1分29秒

第一次成为“种地的好把式”

到梁家河两三年后,习近平已经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延川话,掏地、挑粪、耕种、锄地、收割、担粮,别人怎么做,习近平就跟着学。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向村里人请教,渐渐地所有农活都熟悉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

习近平交公粮的粮站收购凭证

对农村里的各种活计,习近平已经干得很娴熟了。他还学会了自己捻毛线、补衣服、缝被子,带来的针线包派上了用场,尽管针脚不那么齐整,但也有模有样。

那些年,他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

第一次迎来政治生活中的曙光

年冬,习近平加入了共青团。对他来说,入团之路如同劳动时走的山路一样,蜿蜒曲折。在远离北京的梁家河,那顶看不见却又无时不在的“黑帮子弟”帽子再次被人拿了出来。

习近平不认输,第一份、第二份、第三份入团申请书……不停地写着。他坚信自己的父亲是好人,自己也是好人。第八份入团申请书递上去后,终于获得了批准,他成了一名共青团员。

年8月,时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梁玉明问习近平:“想不想入党?”习近平说:“很难。”想到入团的经历,他有理由说很难。“你不要求进步,怎么能发展你入党?”梁玉明用了激将法。

于是,梁玉明当了习近平的入党介绍人。入党申请书写好后,梁玉明上报公社,同样挨了一顿训。

回到梁家河后,梁玉明说:“不要怕人家不批,你应该要求进步。”习近平又一次拿起了笔,一份一份,直至写到第十份,才获得批准。

习近平等三人的入党批复函

年1月10日,公社党委批准了习近平的入党申请,接收他为党员。随后,梁家河大队推选他为党支部书记。习近平终于迎来了政治生活中的曙光。

第一次当众流泪

年5月4日,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

年7月15日,中共延安地委召开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学大寨先进代表会,习近平等14名北京知青作为先进个人受到通报表扬

年,习近平被清华大学录取了,10月7日是他离开梁家河的日子。前一天晚上,他和乡亲们拉话一直到深夜,第二天早上起得较晚。当他早晨推开门走出窑洞时,看到院子里、道路旁站满了人——大人、孩子、老人,全村人都来了。大家手里拿着红枣、小米,默默地站着。他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这是他第一次当众流泪。

梁家河的乡亲们欢送习近平(前排居中)入学留念

多年以后,习近平对梁家河这片土地做了深情的回望——

他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来源

综合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新华网安徽之声记者张建亚等视频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电视中心向原创致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无意中侵犯了某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

请留言告之,本贴将立即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O(∩_∩)O谢谢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anzx.com/waxw/106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