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前,国务院先后于年、年、年、年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项目名录。现有名录中包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十大门类。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类传统体育为主要载体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是以活态形式存在并体现流变特征的传统体育以及具有传统体育内涵与运行特色的相类文化形态,与各民族社会历史、经济生活、宗教仪式以及民风民俗息息相关的一种“活态人文遗产”。以中国传统体育和游艺为构成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的传说、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民族精神追求,诠释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
现将五批国家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整理如下:
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17项)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Ⅵ-1
吴桥杂技
河北省吴桥县
Ⅵ-2
聊城杂技
山东省聊城市
Ⅵ-3
天桥中幡
北京市
Ⅵ-4
抖空竹
北京市宣武区
Ⅵ-5
维吾尔族达瓦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Ⅵ-6
宁德霍童线狮
福建省宁德市
Ⅵ-7
少林功夫
河南省登封市
Ⅵ-8
武当武术
湖北省十堰市
Ⅵ-9
回族重刀武术
天津市
Ⅵ-10
沧州武术
河北省沧州市
Ⅵ-11
太极拳(杨氏太极极)
河北省永年县
Ⅵ-11
太极拳(陈氏太极拳)
河南省焦作
Ⅵ-12
邢台梅花拳
河北省邢台市
Ⅵ-13
沙河藤牌阵
河北省沙河市
Ⅵ-14
朝鲜族跳板、秋千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Ⅵ-15
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
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Ⅵ-16
蒙古族搏克
内蒙古自治区
Ⅵ-17
蹴鞠
山东省淄博市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共4项)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Ⅵ-3
中幡(安头屯中幡)
河北省香河县
Ⅵ-3
中幡(正定高照)
河北省正定县
Ⅵ-3
中幡(建瓯挑幡)
福建省建瓯市
Ⅵ-6
线狮(九狮图)
浙江省永康市、仙居县
Ⅵ-10
沧州武术(劈挂拳、燕青拳、孟村八极拳)
河北省沧州市
Ⅵ-11
太极拳(武氏太极拳)
河北省永年县
第二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38项)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Ⅵ-18
围棋
中国棋院、北京棋院
Ⅵ-19
象棋
中国棋院、北京棋院
Ⅵ-20
蒙古族象棋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
Ⅵ-21
天桥摔跤
北京市宣武区
Ⅵ-22
沙力搏尔式摔跤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
Ⅵ-33
峨眉武术
四川省峨眉山市
Ⅵ-24
红拳
陕西省
Ⅵ-25
八卦掌
河北省廊坊市
Ⅵ-26
形意拳
河北省深州市
Ⅵ-27
鹰爪翻子拳
河北省雄县
Ⅵ-28
八极拳(月山八极拳)
河南省博爱县
Ⅵ-29
心意拳
山西省晋中市
Ⅵ-30
心意六合拳
河南省漯河市、周口市
Ⅵ-31
五祖拳
福建省泉州市
Ⅵ-32
查拳
山东省冠县
Ⅵ-33
螳螂拳
山东省莱阳市
Ⅵ-34
苌家拳
河南省荥阳市
Ⅵ-35
岳家拳
湖北省武穴市
Ⅵ-36
蔡李佛拳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Ⅵ-37
马球(塔吉克族马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Ⅵ-38
满族珍珠球
吉林省吉林市
Ⅵ-39
满族二贵摔跤
河北省隆化县
Ⅵ-40
鄂温克抢枢
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
Ⅵ-41
挠羊赛
山西省忻州市
Ⅵ-42
传统箭术(南山射箭)
青海省乐都县
Ⅵ-43
赛马会(当吉仁赛马会)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Ⅵ-43
赛马会(玉树赛马会)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Ⅵ-44
叼羊(维吾尔族叼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楚县
Ⅵ-45
土族轮子秋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Ⅵ-46
左各庄杆会
河北省文安县
Ⅵ-47
戏法(赵世魁戏法)
黑龙江省杂技团
Ⅵ-48
建湖杂技
江苏省建湖县
Ⅵ-49
东北庄杂技
河南省濮阳市
Ⅵ-50
宁津杂技
山东省宁津县
Ⅵ-51
马戏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
Ⅵ-52
风火流星
山西省太原市
Ⅵ-53
翻九楼
浙江省杭州市、东阳市
Ⅵ-54
调吊
浙江省绍兴市
Ⅵ-55
苏桥飞叉会
河北省文安县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15项)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Ⅵ-56
拦手门
天津市河东区
Ⅵ-57
通背缠拳
山西省洪洞县
Ⅵ-58
地术拳
福建省精武保安培训学校
Ⅵ—59
佛汉拳
山东省东明县
Ⅵ-60
孙膑拳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安丘市
Ⅵ-61
肘捶
山东省临清市
Ⅵ-62
十八般武艺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Ⅵ-63
华佗五禽戏
安徽省亳州市
Ⅵ-64
撂石锁
河南省开封市
Ⅵ-65
赛龙舟
湖南省沅陵县,广东省东莞市,贵州省铜仁市、镇远县
Ⅵ-66
迎罗汉
浙江省缙云县
Ⅵ-67
掼牛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
Ⅵ-68
高杆船技
浙江省桐乡市
Ⅵ-69
花毽
山东省青州市
Ⅵ-70
口技
北京市西城区
扩展项目名录
(共8项)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Ⅵ-10
沧州武术(六合拳)
河北省泊头市
Ⅵ-12
梅花拳
河北省威县
Ⅵ-21
摔跤(朝鲜族摔跤)
吉林省延吉市
Ⅵ-21
摔跤(彝族摔跤)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
Ⅵ-21
摔跤(维吾尔族且力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岳普湖县
Ⅵ—25
八卦掌
北京市西城区,河北省固安县
Ⅵ-26
形意拳
山西省太谷县
Ⅵ-29
心意拳
山西省祁县
Ⅵ-33
螳螂拳
山东省栖霞市、青岛市崂山区
Ⅵ-47
戏法
天津市和平区
第四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共12项)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Ⅵ-71
布鲁
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
Ⅵ-72
蒙古族驼球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
Ⅵ-73
通背拳
北京市西城区
Ⅵ-74
戳脚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
Ⅵ-75
精武武术
上海市虹口区
Ⅵ-76
绵拳
上海市杨浦区
Ⅵ-77
咏春拳
福建省福州市
Ⅵ-78
井冈山全堂狮灯
江西省井冈山市
Ⅵ-79
徐家拳
山东省新泰市
Ⅵ-80
梅山武术
湖南省新化县
Ⅵ-81
武汉杂技
湖北省武汉市
Ⅵ-82
幻术(傅氏幻术、周化一魔术)
北京市朝阳区,陕西省
扩展项目名录
(共6项)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Ⅵ-6
线狮(草塔抖狮子)
浙江省诸暨市
Ⅵ-11
太极拳(吴氏太极拳)
北京市大兴区
Ⅵ-11
太极拳(李氏太极拳)
天津市武清区
Ⅵ-11
太极拳(王其和太极拳)
河北省任县
Ⅵ-11
太极拳(和氏太极拳)
河南省温县
Ⅵ-16
蒙古族搏克
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
Ⅵ-33
螳螂拳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
Ⅵ-35
岳家拳
湖北省黄梅县
Ⅵ-43
赛马会(哈萨克族赛马)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
第五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共27项)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Ⅵ-83
藏棋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Ⅵ-84
曲棍球(维吾尔族曲棍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
Ⅵ-85
无极拳
天津市东丽区
Ⅵ-86
少北拳
辽宁省锦州市
Ⅵ-87
西梁拳(亳州晰扬掌)
安徽省亳州市
Ⅵ-88
六合拳(福建六合门)
福建省
Ⅵ-89
巫家拳
湖南省湘潭市
Ⅵ-90
岩鹰拳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
Ⅵ-91
莫家拳
广东省
Ⅵ-92
青萍剑(贾氏青萍剑)
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
Ⅵ-93
易筋经(天台山易筋经)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
Ⅵ-94
青城武术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
Ⅵ-95
布依族武术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
Ⅵ-96
乌审走马竞技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
Ⅵ-97
迎大旗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
Ⅵ-98
泉州刣狮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
Ⅵ-99
抢花炮(壮族抢花炮)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
Ⅵ-
滑竿(华蓥山滑竿抬幺妹)
四川省广安市
Ⅵ-
赤水独竹漂
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
Ⅵ-
拔河(万人扯绳赛)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
Ⅵ-
姑娘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青河县
Ⅵ-
朝鲜族尤茨
吉林省吉林市
Ⅵ-
打陀螺
云南省
Ⅵ-
登杆(大六分村登杆)
天津市静海区
Ⅵ-
飞叉(永良飞叉)
天津市武清区
Ⅵ-
临泉杂技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
Ⅵ-
蹬技(重庆蹬技)
重庆市
扩展项目名录
(共13项)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Ⅵ-10
太极拳(孙氏太极拳)
北京市西城区
Ⅵ-12
太极拳(孙氏太极拳)
河北省保定市
Ⅵ-21
太极拳(吴氏太极拳)
上海市
Ⅵ-21
梅花拳(梁山梅花拳)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
Ⅵ-21
摔跤(维吾尔族且力西)
辽宁省沈阳市
Ⅵ—25
八极拳
北京市朝阳区
Ⅵ-26
心意拳(卢氏心意拳)
上海市普陀区
Ⅵ-29
蔡李佛拳(广州北胜蔡李佛拳)
广东省
Ⅵ-33
满族珍珠球(伊通满族珍珠球)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
Ⅵ-47
传统箭术(锡伯族射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Ⅵ-47
赛马会(恰青赛马会)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
Ⅵ-47
撂石锁(海陵撂石锁)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
Ⅵ-47
花键(穆氏花键)
天津市北辰区
Ⅵ-47
咏春拳(佛山咏春拳)
广东省佛山市
Ⅵ-47
幻术(宝丰魔术)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
NEWS
为了回应时代的呼唤和国家的需要,结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传承和推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护和开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教学中落地生根,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我社即将推出由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组编、杨国庆主编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高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教材。本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体系、主要内容、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弘扬与传播以及调查与研究,注重突出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启发性。本教材为新形态教材,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编写,书中附有大量珍贵的图片,并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