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结束后,便是准大学生们填报志愿选择心仪高校的时候,十年寒窗只为夙愿得偿。在古代,也有许多官办或民办的书院,由于当时文化普及率相对较低,书院的地位甚至比现在的大学更高。
自唐宋以来,书院文化崛起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阵地。唐末至五代期间,战乱频繁,官学衰败,许多读书人避居山林,模仿佛教禅林讲经制度创立书院,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制度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清末改制为新式学堂,延绵余年,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书院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在书院文化中,对联又是一个重要部分,是千载中华人文思想的积淀。
九、花洲书院
位于河南省邓州市人民东路,该院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占地面积亩。花洲书院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的五进四院是书院的主体部分,由讲堂、春风堂、藏书楼等建筑组成,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便诞生于此,花洲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清代建筑春风堂、万卷阁、范文正公祠和景范亭等保存完好。
正门:重整花洲五百年,常新教育;再施霖雨三千士,永荷陶熔。
山长室:书院播春风蔚起,人文高北斗;范门凌紫气隆兴,教化壮中州。
教习室:遗爱亲民,百年盛绩千秋史;传薪兴教,一园春风四海歌。
春风堂廊柱:春暖讲堂,桃李满门香四海;风和书院,文章一脉继千秋。
春风堂金柱:劝天下之学;育天下之才。
厢房廊柱: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经义斋:学无止境,致用应关天下事;理本精深,文章须合世间情。
十、象山书院
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下辖的贵溪市境内,亦名“象山精舍”,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其创始人为陆九渊,世人称其为“象山先生”,其学说与当时“程朱理学”相抗衡,被后人称为“陆王心学”。因此,象山书院是中国哲学“心学”起源地。
陆谢祠:地非二公故居,考记征闻,释奠必有合也;祠近诸生讲舍,读书论世,尚友其在斯乎。
讲堂:行己有耻;博学于文。
神龛:一脉相承,理学忠臣无二致;两山对峙,冠裳俎豆并千秋。
书院:此地号名区,周回三百里中,吴武陵之孤峰,夏桂洲之别业,天冠帖写于承旨,雄石跋记于文安,山水钟灵,郁起人文标物望;吾乡多俊杰,俯仰一千年内,高都宪之大节,谢侍郎之孤忠,水利著论于客谈,循良留芳于国史,风规自昔,群开后学作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