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7日,住建部官方网站公示了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共有个镇拟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我省9镇上榜。此次我省入选的9个特色小镇分别是:运城市稷山县翟店镇、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晋城市高平市神农镇、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朔州市怀仁县金沙滩镇、朔州市右玉县右卫镇、吕梁市汾阳市贾家庄镇、临汾市曲沃县曲村镇、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去年我省入选的3个特色小镇分别为: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晋中市昔阳县大寨镇、吕梁市汾阳市杏花村镇。
静升古镇静升古镇为晋商发祥地之一,盛唐时期商贾云集,为方圆百里的商品集散中心。静升村古称“旌善”,春秋时,晋文公火焚绵山,不想介子推被大火烧死,晋文公后悔不及,表示要“以志吾过,且旌善人”,“旌善村”由此得名。而在当地方言中,“旌善”和“静升”同音,久而久之,这里也就演变为“静升村”。
街巷宅院大部分为明清建筑,有“九沟八堡十八巷,一条大街五里长”之说。
“九沟”与出村道路和巷道重叠,从东到西分别为杨树沟、十字瓮门沟(内含仁厚巷与孕秀巷)、孙家沟(孙家巷)、阎家沟(阎家巷)、道左沟、肥家沟(锁瑞巷)、东沟、西沟(文安巷)、富足沟(里仁巷);
“八堡”中有六堡位于村北缓坡,从东到西分别为朝阳堡、视履堡、恒贞堡、凝固堡、崇宁堡、恒泰堡,有两堡位于村南河畔,分别为拱极堡、和义堡;
“十八巷”从东往西有敬阳巷、田家巷、仁厚巷、孕秀巷、孙家巷、程家巷、阎家巷、拱秀巷、钟灵巷、锁瑞巷、祯明巷、拥翠巷、镇塞巷、槐荫巷、文安巷、承明巷、西宁巷、里仁巷;
五里大街东起三官庙,西止关帝庙出村瓮门。
静升有庙宇19座、牌坊18座、宗祠16座、魁星楼3座、文笔塔2座等。清代与民国年间,静升东西五里长街,较大的商号有80余个,有钱庄、当铺、百货、药店、饭铺、粮店、布料行、古玩店、作坊等,从业人员余人。年王家大院修复开放后,县政府累计投资万元,大力改造临街店面、公共建筑、地下管网和路面。
静升镇为全国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时期中国古代集镇之一,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家大院、资寿寺、旌介遗址、后土庙。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并位居榜首。
民居奇葩王家大院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西距灵石县城14公里,东距京昆高速公路2公里,为静升王氏家族于明万历至清嘉庆(—)间修建,建有拥翠巷、钟灵巷、锁瑞巷、拱秀巷、里仁巷5条巷,凝固堡、崇宁堡、拱极堡、和义堡、恒贞堡、视履堡6个堡,王氏宗祠、孝义祠、怀远堂、土派家祠和好善乐施祠5个祠堂。建筑多依山而建,为前堂后室、多进庭院格局,造型装饰以砖、石、木雕刻图案为主。
—年,县政府修复王家大院视履堡、恒贞堡等建筑,总面积4.5万平方米,总投资余万元。年,王家大院被评为“山西省十大著名旅游景区”。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
视履堡
视履堡位于静升村北,清嘉庆元年至十六年(—)由王氏十七世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修建,为王氏家族最后修建的一组大型建筑群,属不规则串通式封闭型城堡,俗称“高家崖”。占地面积1.9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有院落35座、房间间。有凝瑞居、敦厚宅两大主院,东围院、中围院、西围院3座护堡院以及桂馨书院、兰芳居花院、北门院、场院,有东马道、南马道、北马道3条马道,东、南、西、北4个堡门,东、中、西3通照壁及望绵阁、瞻月亭、精舍等。
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为三进式四合院,每院除有祭祖堂和绣楼外,均有厨院、家塾院,并有共同书院、花院、长工院、家丁院。
凝瑞居
敦厚宅
恒贞堡
恒贞堡位于视履堡西,清乾隆四年至五十八年(—)由王氏十五世王梦鹏、王梦简支系等修建,南堡门额匾为“恒贞”,又因南堡门为红色,俗称“红门堡”。为一组全封闭矩形城堡式建筑群,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有院落88座、房屋间。大部分院落为一正两厢二进院,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前堂后寝格局,少数院落为偏正套院,前园后室格局。
南堡门
全堡由南北4排宅院、东西两大院区组成。南北宅院由3条东西走向的横马道分割为4排,从南至北分别为底甲(一甲)、二甲、三甲、顶甲(四甲),甲与甲之间横巷宽3.2米。两大院区中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纵马道,长米、宽3.33米。3条横马道与1条纵马道相交,组成一个“王”字。
纵马道
堡墙南北长米、东西宽米,最高28米。有东、南、西3个出入口,南堡门为主要出入口,堡门外设有大型照壁。东堡门在二甲马道东,为辅助出入口,出堡门过龙凤桥可达视履堡。西堡门在二甲马道西,出堡门穿长廊过联璧桥可达崇宁堡。
连接视履堡和恒贞堡的龙凤桥
崇宁堡
崇宁堡位于恒贞堡西,清雍正二年至六年(—)由王氏十五世王宪云、十六世王文焕等修建,为规则矩形,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6万平方米,有大小院落座、房间间,多为一正两厢二进院,少数偏正套院。有纵马道1条,东西各有横巷3条,纵马道与横巷构成“王”字形。
崇宁堡院落
千年古刹资寿生辉资寿寺位于灵石县静升镇苏溪村,建于唐咸通十一年(),为“司宾寺”。明洪武间(—8)称“资寿寺”,意为“祝帝道以遐昌,资群生于寿域”,其含义是希望当今朝圣繁荣昌盛,百姓安康长寿。资寿寺建筑面积平方米,存有塑像余尊、壁画平方米,均为元、明时代精品。寺院坐北朝南,建筑为砖木结构。
资寿寺彩塑
主要建筑有天王殿、雷音殿、罗汉殿、地藏殿、药师殿、二郎殿等15个殿堂,结构奇巧,屋檐翠飞,雕梁画栋,碧瓦凌空,屋顶三彩琉璃制作精良。各殿堂塑像共余尊,以菩萨和罗汉塑工最佳。其中三大士殿中的十六罗汉和两童子18尊全身佛像,造型各异,栩栩如生,有的怒目而视,有的面目和善,有的挖耳畅笑,有的缩脚盘腿……形体秀美,姿态生动,衣饰图案,豪华多端,它继承了宋、辽、金、元彩塑的优良传统,表现出高度的写实风格,是我国现存明代彩塑中的珍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年,资寿寺被列为山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年,山西省文物局先后拨款69万元修复释迦佛殿、弥陀佛殿、三大士殿、药师佛殿等及殿内壁画。年9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年6月25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八罗汉被盗风波年12月25日,刚开放不久的资寿寺三大士殿内的十八罗汉头像被盗。山西警方经过近两年的艰苦侦查,终于将4名盗贼全部绳之以法,参与偷卖走私罗汉头像的商人也一并捉拿归案。然而,十八尊罗汉头像却已流入中国台湾以及日本、东南亚等地。
年春节期间,台湾震旦集团董事长陈永泰先生决定将流落台湾的该寺罗汉头像全部买下,随后又派人打听消息,最终花巨资从日本和东南亚将剩余的罗汉头像全部收回。经过陈先生和两岸的共同努力,年3月29日,十八尊罗汉头像最终回归故里。经当地雕塑艺人和专家们的精心研究和细致修复后,他们又栩栩如生地重现在人们眼前。
资寿寺十八罗汉
旌介遗址商代文化旌介遗址位于灵石县绵山南麓旌介村以西,灵石县城东北15公里处。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属商代文化遗址。
旌介遗址发现于年,年进行过一次小规模的抢救发掘,遗址内发现仰韶、龙山文化和东周遗存,并广泛分布商至汉代墓葬。从出土的青铜器形制及极少量铭文分析,应该是羌人的活动范围。
年,旌介遗址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旌介遗址出土的文物
元代庙宇古后土庙后土庙位于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为元代庙宇古建筑,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悬梁记载,元大德八年(年)重修,现多数建筑已毁,仅存献殿和正殿。该庙总占地面积8平方米,坐北朝南,单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仅存献亭、大殿,占地面积平方米。献殿平面方形,单檐歇山顶。大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布灰瓦顶。庙内现存明正德五年()碑、清乾隆四十六年()碑各一通,字迹多已模糊。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后土庙都要举办盛大的庙会。
年,后土庙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日报、方志山西)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