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水而兴崛起的沿河重镇
文/宋九苓.图/陈有柱
大清河是文安境内主要的河流,历史上水运繁忙,并且是近代天津至保定重要的水运航道。这条航道的开通,不仅使河道两端的天津、保定备受其益,同时也培育了沿河数个水陆码头重镇。从东淀到白洋淀,一百多华里的水路两侧,遍布了同属于文安县的胜芳、左各庄、苏桥、新镇、史各庄等繁华的码头,这里的经济,不仅有北方所有水上行当,如捕鱼业、苇编业等,由于经济的大流通,还兴起了如运输、搬运、餐饮、典当、钱庄等一系列行当,可以说,洼淀之水兴起了沿河重镇,沿河重镇创造了洼淀文化。
一、胜芳
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旱码头,史书记载:文邑诸镇,“胜芳最盛,水则帆樯林立,陆则车马喧阗,百货杂陈,商贾云集”。自清末民初,胜芳开风气之先,建成了冀中平原最早的金融业,津西最早的邮政业。发展成为商贸发达,百业兴旺的沿河古镇。
年以后,天津逐渐成为一个大商埠,做为天津通往内地的第一个大码头,胜芳商业随之发展起来,逐渐有了小商埠的美称。镇内一条古河道,建起了十来个码头。几条大街上,银号钱庄、油米粮行、绸缎布店、广货纸张,各类门市鳞次栉比;大河边上有刚刚捕捞来的鱼虾蟹,有刚刚采摘的莲花白藕,桥上人来人往,桥下百舸争流,为古镇平添几分江南景象,所以,人们常说:“南有苏杭,北有胜芳”
年,由于行政区换的变更,古镇胜芳从文安划出。但是,这一古镇的文化底蕴,始终是与文安的洼淀文化一脉相连的。
二、左各庄
沿河逆流西行,是左各庄镇。左各庄北靠大清河,南临文安洼,依千里堤而建,从宋代起,这里就商贾云集,店铺树立,是一片繁荣的水陆码头,成为水域之地,经济、军事重镇,以至留下了“金石沟,银胜芳,铁打的左各庄”之美誉。
宋辽时期,左各庄地处“界河”南侧,属宋朝边关之地,交通要道。这里有官方管理的固定贸易场所,宋、辽都设有专官,监督交易,征纳税收。官方之间的水上物资交往,使左各庄的水上运输变得非常活跃。
明永乐年间,因南运河淤塞,大清河则成了南粮北运的主要通道,当时行使在大清河上的船只日夜不停,经左各庄至天津,然后通过北运河运到北京的漕粮,每年达二、三百万石。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从山西、山东、江浙等地迁移来众多居民,左各庄人户剧增,原有村落得以扩展,规模扩大。此后,随着人口的繁衍,自然环境的变化,左各庄发展成一座大型集镇。尤其是到清朝鼎盛时期的康乾年间,左各庄已有六千多户,两万多人口,行业齐全、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康熙皇帝巡视水利曾亲临这里,乾隆皇帝或水围、或巡视,四次驾临左各庄,乾隆三十四年()开始修建行宫,第二年春天建成,百姓称之为“大营”,占地面积约百亩。整个行宫有高大的红墙围绕,琉璃瓦,重檐飞翘,错落有序,即雄伟又壮观。大门向北,门前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跑马道”,俗称“皇道口”。行宫的轩、堂、楼、斋也都是清高宗命名并手书的,还都题了诗,其中还在《题湛观轩》诗前作了小序。序云:左各庄行宫中,文轩临沼,映目澄心,盖淀水易引,事半功倍,名之曰湛观。诗云:
讵必凿塘更穿土,引来淀水便成池。
阶前流洁源清会,座里天光云影披。
不啻十家费已惜,居然半亩照相宜。
湛如对处非空寂,斥卤民艰有所思。
清末民初,左各庄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既是远近闻名的水陆码头,又是碧波万顷的鱼米之乡。街面上有多家大小店铺。主要是钱庄、粮行、绸缎行、线铺、布店、药店、盐店、鲜货店、杂货店、饭店等。一些富商大户相继产生,在老百姓当中,始终流传着镇中“八大家”的传说,如:德生祥钱庄、永厚德苇行、源记米粮行、桐茂祥杂货铺、端生祥布行等。
左各庄镇中古建筑最著名的有东、西、南、北相对的四大庙宇,形成古镇的庙宇文化。东三官庙(老子、孔子、孟子)、西龙王庙、南观音庙、北真武庙(玄武庙),四大庙建筑独特,雄伟壮观,被当地老百姓称作古镇“四大宝”,均为明清两代修建。真武庙全部木制结构,木木相咬,不留缝隙,没用一个钉子,大殿三层,高耸入云。
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里虽然已经没有水了,但商业码头的文化积淀,是这里的人民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通过艰苦创业,确立了“有水左各庄大繁荣,无水左各庄大发展”理念,建工厂,吸纳外资,广辟市场,使左各庄变成中国北方最大的胶合板生产销售基地,全国乡镇之星,全镇的发展又如鱼得水的进入一个新里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
三、苏桥
沿河西行,是重镇苏桥。宋代嘉佑年间,大文豪苏洵曾受霸州文安县主簿,后在此建苏公祠,并建桥以示纪念,至此该村改为苏家桥,简称苏桥。成为文安古八景之一。
历史上的苏桥是大清河畔著名的水陆码头。大清河水路上至保定府,下达天津卫。陆路南北大道贯通,向南可通山东,向北可达北京。河堤环绕,河淀相通,碧水东流,白帆点点,风景秀丽,自古就有“芙蓉水镇”之称。
清代位于畿辅重地的苏桥,成了各地商船汇集贸易的重要市场,停泊船只的主要码头。“俯樯帆之如林,览闾阎之扑地,鹤上北渚,渔市南廛,其与江淮之间风景何如也?”(陈仪《苏桥观音寺募建大悲阁疏引》)成为当时景观的真实写照。
由于航运的繁忙,促使这里的农业、商业、手工业、水产业日益兴旺发达。清末民初,全镇常住人口1.5万人,加上流动人口两万有余。镇中东西一条三里长街,分属文安、霸州两地管辖。大街上分布着大小买卖号称家。主要有杂货铺、药铺、饭馆、当铺、钱粮行、估衣行、锅铁店、客店。还有菜店、肉铺、鲜货糖果、赁货铺等。
苏桥的传统小吃,不仅具有天津风味还有其地方特色。尤其是熏鱼,集中体现了北方水乡特色,风味独特,堪称一绝,流传数代,长盛不衰。
交通发达,商业兴旺的优势,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长街的两头各有一处建筑宏伟,风格独特的高台戏楼。戏楼广场能容纳数千观众。悬梁寺又名观音寺,位于苏桥大街路北,与大清河北苏公祠隔河相望,以梁柱悬于空中得名。清康熙年间,文人陈仪曾多次来此下榻,知县杨朝麟迎鸾驾也来寺巡视过。在知县的支持下,主僧照珠于康熙四十一年在寺中又募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大悲阁,由陈仪为之作《苏桥观音寺募建大悲阁疏引》。
镇西南建有火神庙、文昌阁。同时明清及民国时期还建有关帝庙、药王庙、三官庙、菩萨庙、竹溪精舍,与苏公祠、皇恩亭、行宫、观音寺、大悲阁等建筑,形成苏桥特有的庙宇文化,每年春节和三月初五火神庙会,这里鼓乐震天,热闹非凡。本镇十几道多年盛行不衰的花会,都要摆会,赶会踩街。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给这里带来新的变化,一眼望不到头的工业小区,充满现代气息的集贸市场,古镇为洼淀文化又增添了新的风采。
四、新镇
从宋、金、元、明到清末民初,这里曾设置县,名为保定县。因与保定府同名,过去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小保定”。保定(新镇)从建军、县到废县归属文安县管辖,有近千年的历史。
保定县城相传为宋团练使杨廷朗所筑,周六里,袤六十九步,高三丈,阔二丈,池导玉带河水环其外。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年),时方多事,旧城难守,知县吕焕创置新城。依旧城之西北隅,而东、南二面则创筑,高一丈五尺,周八百八十九步。其门东曰通和,楼曰论文;南曰南薰,楼曰讲武;西曰惠安,楼曰萃景;北曰拱辰,楼曰玉流环聚。城隅有橹门,外有桥,池深八尺,阔一丈。
保定县历史悠久,古景、古迹颇多。县志记载旧有八景,即长川晚照、金沙映日、玉带涵蟾、水滨陶渔、蔬圃仙居、西湖莲芰、古梵晨钟,柏桥古渡。邑有天宁寺,在城东门外,始建不知何年,大寺规模广廓,殿宇森严,林木茂盛,元季毁于兵变。明宣德元年(公元年)洞明禅师修复旧观,有弘治元年()僧隐庵撰碑记。寺前有钟鼓楼,撞击时钟声闻十余里。
城西南有荷花淀,夏日盛开,香闻十里。游赏其间,凉风四起;爽气宜人,亭亭秀萼;出水袅袅,歌声入云,足壮邑境之清宴。城东北有鹿疃龙潭。清嘉庆五年(公元年),大水决堤,于家村被水冲走,地陷为沼,形成方圆二、三百亩大坑,也称“鹿疃口子”,深不可测,二百多年来不曾干涸。传说坑泉通海眼,东海龙王每年都要来此巡视。水面宽阔,坑内栽培莲藕,游鱼成群,荷花盛开时节景色诱人,中间有一高岛,旧传月明夜有仙人在此饮酒赏月。
新镇既是一个水陆码头,又是一个历史上的县署所在地,商业经济发达是这里最重要的特色。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使得新镇这一千年古镇焕发了青春,成为文安县的经济重镇,特别是钢铁冶炼、加工、交易,成为全镇的经济支撑点,而所辖的卢阜庄钢材市场成为全国北方最大的钢材交易市场。
五、史各庄
史各庄是赵王河畔一个水陆码头重镇。它是天津至保定水路在文安境内的最后一个码头。历史上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赵王河从镇中间穿过,把整个镇子一分为二,河西面为南疃和西疃,河东为史各庄一、二、三村。河东河西以桥相连,街道、商业店铺主要分布在河东。
史各庄文化底蕴深厚,尤以戏曲为佳。早在清末民初,文安县戏剧艺术家就走遍中国北方,享誉华北一带,其中大部分人是从史各庄走出去的。光绪九年(年),史各庄镇张力田创建了戏班子,取名为吉利班。吉利班开办23年,培养了一大批名震京津的戏剧艺术家,其中著名的有大吉高(常永基)、张德奎等,大吉高随吉利班参加慈禧太后万寿节庆典受到清皇廷的畀赐,所在吉利班被皇封为“京都吉利班”,巡回演出于京城各大剧场戏院,曾经轰动一时。张德奎在吉利班坐科演戏,曾奔走于京津地区,后在杭州、嘉兴一带演艺,在他的启蒙培养下,他的儿子张世麟成为一代武生泰斗,张世麟的儿子继承父业,又成为一代京剧名家。
史各庄镇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书法绘画爱好者遍及全镇各村,他们成立了镇书法协会,经常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农民出身的裴景纯,自幼酷爱绘画,从二十世纪八、九年代起,他就创办了家庭画院,父子两代潜心研究画艺,他们的作品远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
史各庄不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活动丰富,而且经济十分发达。农林方面,在全县首先种植了万亩果园,开创了在文安大面积种植苹果的先河。在工业方面,在全县率先建起了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工厂。3年,盛安、昌盛等十几家企业率先通过ISO国标质量体系认证,成为全镇线缆行业的排头兵;欣能蓄电池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并获省优产品称号;文辉电池有限公司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创名牌企业;同时,在镇东南方向建起“金三角”工业区,PVC阻燃管产销在王村一带形成规模。
宋九苓赞赏是一种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