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县四项改革助力ldquo后疫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文安县按照省委提出的“雄安东部科技成果转化和休闲康养基地,具有淀洼特色的小城市”定位,紧紧围绕承接雄安新区及京津产业梯次配套,坚持“内优环境、外引项目”的发展思路,把优化营商环境、全民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生命线工程,以强有力的改革举措破解疫情冲击,在全县唱响了高质量发展、高速度发展的最强音,成功实现了“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逆势突围。

一、以实施“两个不见面”审批改革为“切入点”,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为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便利化水平,文安县探索制定了《推行项目入驻“两个不见面”优化营商环境十八条措施》,推行项目入驻“与审批部门不见面、与群众不见面”服务模式改革,全面营造“办事不求人”的政务服务环境,为经济持续良好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一是实行“一对一代办”服务,让入驻项目与审批部门不见面。以减轻企业负担、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为出发点,提出了“项目入驻与审批部门不见面”的概念,对引进的域外项目、域内企业投资项目自签约之日起,指定一名县领导或一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该项目的“代办员”,有效发挥“人熟事清”的优势,全程负责项目入驻后所有手续的办理,确保项目主体不进一扇门、不推一扇窗、不跑一次腿。二是实行“保姆式托管”服务,让项目入驻与群众不见面。前期手续办理完毕后,生产要素供应环节的突发问题也是羁绊项目落地的重要因素。对此,文安县提供“保姆式托管服务”,自项目启动之日起,园区、乡镇作为企业与群众不见面的主体,负责解决项目建设全过程中涉及的征地、拆迁、信访等阻工问题,确保企业专心致志搞建设,集中精力抓经营。“两个不见面”审批模式改革以来,已为红星美凯龙文安国际购物公园、普文智慧物流园等11个重点项目实施了代办服务,有效推进了项目建设进度。三是实行“无忧式”服务,构建项目入驻长效保障机制。在推行“两个不见面”审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文安县建立了重点企业执法检查年度计划及备案制度,规定除涉及生态环保、安全生产或上级统一部署的行动外,一律不得入企开展年度计划外的执法检查、不得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同时,建立了工作监督机制,县政府办、纪委监委负责对“两个不见面”的具体执行情况、审批部门服务、中介机构配合和代办服务落实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开通24小时举报热线,接受企业和群众投诉举报。

二、以项目引进为“关键点”,在县域掀起全民招商引资大热潮

文安县坚持“内优环境、外引项目”的八字方针,制定了《文安县全民招商引资工作方案》,把招商引资作为检验工作成效和干部作风的重要标尺,形成以县领导、县直部门、各乡镇、社会各界为主体的全民招商大格局,集中精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一是坚持全民招商,打造“立体化”招商格局。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落实招商引资任务,积极推动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落地,年底前23名县处级领导干部每人引进并落地亿元项目不少于1个。全县76个部门“一把手”人人有任务,计划全年落地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98个。充分发挥园区平台作用,深挖乡镇可利用土地资源,各乡镇、园区全年落地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72个。强力推进“凤还巢”工程,鼓励文安籍在外工作、创业的人士返乡投资创业。聘请具备优势资源的社会自然人为“招商顾问”,探索建立“机关党员干部+企业负责人+社会自然人”联合招商模式,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荐工作。二是坚持重点招商,树立“招商选资”思维。在符合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坚持“北京疏解什么文安引什么、雄安需要什么文安招什么”的思路,组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招商、总部经济招商、承接北京外溢优质项目和服务雄安建设招商等特色招商,重点引进大数据、康养文旅、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金融等各要素供应,明确入驻奖补条件,全面吸引各企业总部入驻,现已累计签约中交新能源服务廊坊公司、浙江赫融贸易公司等商服企业14家,正在积极洽谈8家。三是坚持“有奖招商”,充分发挥考核指挥作用。亮明“谁招商谁受益,谁上项目谁英雄”,实施重奖鼓励全社会招商,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保证兑现承诺。强化县直部门及园区、乡镇招商引资年度结果考核运用,完成任务的单位由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奖励。对半年考核未完成目标进度且排名后三位的责任单位黄牌警告,无任何进展的单位主要领导予以停职处理;年底未完成任务且排名后三位的责任单位取消评优资格,主要领导予以组织调整。此做法极大调动了全县党员干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三、以探索实施“先建后验”改革为“突破口”,实现项目建设大提速

为最大程度减少审批部门的自由裁量权,文安县参照《中国(河北)自由贸易区管理办法》,制定了《文安县实行工业项目“先建后验”审批管理办法》,探索实行重点项目“先建后验”模式。一是破除机制障碍,敢于先行先试。从“承诺即可开工、监管务必从严、服务全程跟进、验收联合办理”四个环节入手,对县政府常务会确定的重点投资项目,依据招商引资协议,由“先批后建”改为“先建后验”。先期由县自然资源规划局明确项目选址、出具规划条件、办理用地预审,县发改局办理项目备案或核准手续,项目方只需要按照格式化承诺书中明确的审批、监管、验收清单要求作出承诺,集中备案和公示后,县住建局即可预先核发施工通知单。二是制定统一标准,探索区域评估。对园区和聚集区内的项目探索试行“区域评估”制度,由县政府牵头,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对环境影响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洪影响评价、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和水资源论证等事项实行区域评估,统一编制区域性评估报告,评估结果开发区内项目共享使用,加速项目落地、减轻企业负担。三是联合验收办理,全面提升效率。为了防止改革过程中“大撒把”现象的出现,文安县规定企业必须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各项承诺事项,在建设过程中同步完善相关审批手续,发现违反承诺的行为立即停工整改。项目竣工后,由住建、自然资源和规划、消防、环保和应急等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联合验收,特别是将竣工验收阶段涉及的规划测绘、地籍测绘等测绘测量工作,合并为一个综合性联合测量项目,实行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提高验收效率50%以上。

四、以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为经济社会腾飞插上“金翅膀”

为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文安县制定出台了《推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增收聚财专项工作方案》,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全力争取各类资金,切实保障县域经济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一是坚决“清”,扫除发展障碍。梳理建立了《文安县工业企业巡查摸排清单台账》,对规模较小、分布零散,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改造提升意愿的配套小型加工企业(摊点)进行全面整合,在13个乡镇开辟传统产业集聚区,实行规范经营管理。对手续不全、存在污染问题且整改提升无望的全部列入“散乱污”关停取缔类清单,实行“两断三清”、动力电销户,扫清发展障碍。二是全力“提”,注重发展质量。支持手续齐备、经营规范的生产型企业发展壮大,鼓励其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县政府优先予以调配项目建设用地规模、匹配项目建设所需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现已启动12家新建和改扩建示范引领项目,总投资31亿元。对具备“退二进三”条件的企业,在符合规划前提下,鼓励其利用原有企业占地和商业资源,发展地产、商业、康养等三产服务业,年内实施19个以上转型示范项目,优先享受上级规定的各项优惠、扶持和奖励政策。三是全面“聚”,积蓄发展动力。紧抓国家资金加大投放的窗口期,在公共卫生设施、市政设施、老旧小区改造、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四大领域,精准筛选项目,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现已成功争取上级资金12.7亿元,同比增长32.87%。为了弥补财政资金不足,文安县将争取债券资金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抓手,累计上报债券需求资金40.15亿元,已到位债券资金12.04亿元,超去年总数6.95亿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anzx.com/wany/74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